[发明专利]一种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92741.5 | 申请日: | 2011-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1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 发明(设计)人: | 但修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但修伍 |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峥 |
| 地址: | 23720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生 水蛭 人工 驯化 方法 | ||
1.一种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在三月下旬四月初,温度在15℃左右,选择重量为25g以上个体大、有活力健康的水蛭,然后放入经过石灰石消毒的驯化精养池中;
(2)喂食:在驯化精养池中投入新鲜活体螺蛳、河蚌食料,前10天每天投0.4-0.6kg,控制池内温度18℃-25℃,驯养为10-15天,驯养期间昼夜温差不低于16℃,每晚11-12点定要观察水温情况;
(3)室内产茧: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为室内砌池法,第二种为泡膜箱产茧法;
(4)室内孵化:将幼蛭定量装箱,控制箱底土层厚2-3cm,空气湿度65%,土层湿度30%、温度25℃,13-18天出苗;
(5)幼苗培育:首先将精养池用生石灰放入池内消毒,浸泡2-3天后换上新水,水位要保持38-42cm,池内必须装上增氧泵,池上并搭建备用保温大棚,池水面上方提前放入水葫芦、水浮莲等水草植物,后放入幼蛭,幼蛭入池前三天不摄食,三天后投入轧碎成肉糊状螺蛳、河蚌,经过23-28天的精养管理,幼蛭可长到6-7厘米,最后将水蛭均匀地分到养殖池里饲养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驯化精养池为选择南北向,宽3米,长度因地制宜,池高120cm,水位控制60cm以上,同时搭建有保温大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灰石消毒的驯化精养池为驯化精养池每平方按1.5kg生石灰全池泼洒,浸泡2-3天后,将池内打扫干净,然后放入新鲜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砌池法为选择保温性能较好产池,产池四周可适当洒点生石灰防御,土层湿度为10-15℃,室内温度控制在23-28℃,每平方米按种蛭18-22kg入池,喷壶雾状补水,9-11天产茧;所述的泡膜箱产茧法为选择经过生石灰水消毒的泡膜箱,投入种蛭每平方米7-8k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产茧时卵茧泡沫状像弹子大小不等,每个茧内有15-50区间的小幼蛭胚胎;所述的室内孵化时每千克700个茧为标准,具体观察幼苗颜色而定,深红色为成型幼苗;所述的幼苗培育时从卵茧爬出后,长度约1-2cm为深红色即可入池培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但修伍,未经但修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274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