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量磁颗粒取样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91891.4 | 申请日: | 201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4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祝亚维;陈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量 颗粒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量磁颗粒移取装置,特别是应用于实验室微量磁颗粒取样器。
背景技术
磁颗粒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能,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冶金、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如可用作磁流体,磁记录材料,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微波吸收材料,以及细胞分离、免疫检测、蛋白质纯化、核酸分离、靶向药物、固定化酶等领域。
然而,磁颗粒的广泛应用是建立在微量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为了能更好地研究磁颗粒的独特性能,微量磁颗粒的取样移取显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主要的两种微量磁颗粒移取取样方法,一是过滤法,另一是磁铁吸附法。过滤法主要用砂式漏斗,要用到滤纸,这样就会使部分磁颗粒站在纸上,损失一部分;而磁铁吸附法虽然不用纸,但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体积小,操作快捷方便等优点的微量磁颗粒取样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微量磁颗粒取样器,包括按压帽1、棘轮结构2、外壳3、柱心4、弹簧5、永磁铁块6、外套7,其特征在于:按压帽1安装在棘轮结构2上,并卡在外壳3内;柱心4紧密安装在棘轮结构2的下方,弹簧5卡在柱心4与外壳3上;永磁铁块6通过槽型结构紧密连接在柱心4上,外套7紧密连接在外壳3下方。
所述微量磁颗粒取样器棘轮结构2包括按键上和按键下两部分。
所述微量磁颗粒取样器外壳3上:a段为棘轮结构运动的空间,有一个圆周台阶卡住定位;b段为按压帽1的运动距离,也有一个圆周台阶卡住定位:c段为三根导向筋条的长度,c段和f段的距离和即为b段的距离;e段为按健下到达筋条最末端而脱离筋条的位置。
所述微量磁颗粒取样器的永磁铁块6为立式永磁铁,其长度为1.5~4cm,宽度为2~5mm。
所述微量磁颗粒取样器的永磁铁块6是通过槽型结构与柱心4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其间还有粘附剂。
所述微量磁颗粒取样器外套7的直径为5~7mm,材质为导磁不锈钢的,其大小可保证永磁铁块能按照需要完全伸入其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微量磁颗粒取样器,它具有体积小,操作快捷方便等优点,较好的改进了现有操作方法中的一些缺陷,使快速方便准确地移取微量磁颗粒得以实现是简单方便又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微量磁颗粒取样器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1为按压帽、2为棘轮结构、3为外壳、4为柱心、5为弹簧、6为永磁铁块、7为外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微量磁颗粒取样器,包括按压帽1、棘轮结构2、外壳3、柱心4、弹簧5、永磁铁块6、外套7,其特征在于:按压帽1安装在棘轮结构2上,并卡在外壳3内;柱心4紧密安装在棘轮结构2的下方,弹簧5卡在柱心4与外壳3上;永磁铁块6通过槽型结构紧密连接在柱心4上,外套7紧密连接在外壳3下方。
所述微量磁颗粒取样器棘轮结构2包括按键上和按键下两部分。
所述微量磁颗粒取样器外壳3上:a段为棘轮结构运动的空间,有一个圆周台阶卡住定位;b段为按压帽1的运动距离,也有一个圆周台阶卡住定位:c段为三根导向筋条的长度,c段和f段的距离和即为b段的距离;e段为按健下到达筋条最末端而脱离筋条的位置。
所述微量磁颗粒取样器的永磁铁块6为立式永磁铁,其长度为1.5~4cm,宽度为2~5mm。
所述微量磁颗粒取样器的永磁铁块6是通过槽型结构与柱心4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其间还有粘附剂。
所述微量磁颗粒取样器外套7的直径为5~7mm,材质为导磁不锈钢的,其大小可保证永磁铁块能按照需要完全伸入其中。
下面分别以取Fe3O4、ZrO2/Fe3O4复合材料磁性颗粒样品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应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微量磁颗粒取样器取微量Fe3O4磁性颗粒,具体步骤为:
(1)配置浓度为2%Fe3O4磁性颗粒分散体系,其中Fe3O4磁性颗粒的直径大约为1um;
(2)按压上面的按压帽1,钕铁錋永磁铁块6进入导磁不锈钢外套7中;
(3)将其伸入配置好的Fe3O4胶体磁颗粒分散体系中,可实现磁颗粒的吸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18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活塞杆斜槽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食用健康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