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裤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90758.7 | 申请日: | 201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5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三宅国夫;小林里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拓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41B9/02 | 分类号: | A41B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裤,更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包括能够支承穿戴者的男性局部的支承部的内裤。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男性用的内裤中,鉴于期望男性局部的稳定感的使用者,提出了一种在前身大片和后身大片之间配置能够支承男性局部的支承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由与内裤主体不同的布料(例如具有透气性、吸汗性等功能的布料)制作支承部,并向构成支承部的左右衬布的外缘部中插入松紧带来使外缘部收缩,从而将整体形成为碗状,在其中收容穿戴者的男性局部来稳定地支承。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139306号公报(段落0015、0016,图2、3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为了稳定地支承男性局部,期望将支承部做成与男性局部的形状相适应的形状,但仅通过如上所述地利用松紧带的收缩而将支承部形成为碗状,难以成为这样的形状。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有可能无法可靠且稳定地支承男性局部,在提高支承部的支承性及男性局部的稳定感方面,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包括能够支承穿戴者的男性局部的支承部、并且提高了支承部的支承性及男性局部的稳定感的内裤。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1中,提供一种内裤,该内裤包括前身大片、后身大片、配置在上述前身大片和后身大片之间且能够支承穿戴者的男性局部的支承部,其中,由在一端被缝合起来的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构成上述支承部,并且,将上述一端形成为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
在技术方案2的内裤中,将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中应形成顶角的部位形成为圆弧状。
在技术方案3的内裤中,上述第2布料片包括自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与之连续地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并且,使上述第2布料片的应形成大致梯形形状部的腰的部位弯曲。
在技术方案4的内裤中,将上述第1、第2布料片中形成为上述圆弧状的部位的弦的长度设定为规定值。
在技术方案5的内裤中,上述穿戴者为标准体型时,上述规定值为5.5cm或者其附近的值。
在技术方案6的内裤中,将上述第1、第2布料片的形成为上述圆弧状的部位缝合起来,形成成为大致半球形状的空间,并将上述空间的直径设定为第2规定值。
在技术方案7的内裤中,上述穿戴者为标准体型时,上述第2规定值为3.5cm或者其附近的值。
在技术方案8的内裤中,上述第1布料片包括自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与之连续地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并且,将上述第1布料片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形成为随着自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离开而扩宽。
在技术方案9的内裤中,在上述前身大片和上述支承部中分别形成前开部。
在技术方案10的内裤中,在上述前身大片中形成具有贴边的前开部,并且,沿着上述前开部的贴边的端部缝合上述支承部。
在技术方案11的内裤中,由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制作上述支承部。
发明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内裤中,利用在一端缝合起来的第1、第2布料片构成上述支承部,并将上述一端形成为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因此,能够将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的一端的缝合部附近形成为与男性局部的形状相适应的形状、具体地讲是凸形状(锥体形状),通过在其内部的空间(space)中收容男性局部,能够可靠且稳定地支承男性局部,由此,能够提高支承部的支承性和男性局部的稳定感。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内裤”用作内衣(inner wear)的意思。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男性局部”是指男性的外生殖器,基本上以统称阴茎和阴囊的意思来使用。
在技术方案2的内裤中,将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中应形成顶角的部位形成为圆弧状,因此,除上述效果之外,还能够将形成于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的一端的缝合部附近的凸形状的顶点部分做成与男性局部的形状更加适应的形状、具体地讲是带有圆度的形状,由此,支承部能够贴合男性局部地更加可靠且稳定地进行支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拓株式会社,未经开拓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07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控制装置
 - 下一篇:自动传送数字影像的方法及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