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斜井工程灌浆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0118.6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3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安世泽;徐志诚;潘国耀;刘宗祥;王向东;张林;谭超;王敏;钟涵翰;徐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
主分类号: | E21D5/04 | 分类号: | E21D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72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斜井 工程 灌浆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施工工艺,特别是一种管道斜井工程灌浆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黄土塬、梁、沟壑地貌区,地形起伏大。在管道穿越陡坎处如果采取大开挖进行管沟敷设,土方工程量大,施工进度慢、安全风险大,水土保持工程难度大,经济投资大。近年来在黄土地区进行管道敷设时常采取斜井、小直径隧道和平洞等工程,以上工程往往内部空间狭小,管道敷设完成后无施工操作面。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填充材料和工艺对斜井、隧道、平洞与管道之间的孔洞、陷穴和塌陷进行灌填,从而导致管道在洞体内裸露、摆动从而造成疲劳损伤;地下水沿洞体内孔洞流动,洞底和侧壁造成冲刷、侵蚀、塌陷,可能导致管道悬空和斜井所在的边坡失稳等隐患,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管道施工工艺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斜井工程灌浆施工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道斜井工程灌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施工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1). 管道定测:施工前先采用探管仪进行管道定测,测定斜井上下井口具体位置及管道实际
埋深;
2). 现场化学黄土浆液配比试验:在斜井现场进行化学黄土浆液配比试验,试验应结合当地岩
土性状、施工季节、气候、添加化学剂性质、斜井长度、坡度等配制多种配比的化学黄土浆
液,通过测定各种化学黄土浆液的流动性、凝固期、凝固后强度参数,选择确定化学黄土浆
液配合比,用于斜井灌浆;
3). 井周临时防雨及排水:斜井上、下井口开挖前设置临时防雨措施及井周临时排水沟,临
时排水沟深50cm,宽50cm,截排井周围汇水,布设于井口开挖线外围;
4). 斜井上、下井口开挖:对斜井上、下井口进行开挖,以0.5m×0.5m 台阶形式从地面向下开挖,顺管道方向长4m,垂直管道方向长3m,开挖深度低于管道底0.5m;
5). 管道外防腐层检测及补漏:斜井上、下井口开挖后,先需对管道外防腐层采用专业检测
设备进行检测,如检测出管道外防腐层有伤漏现象,应及时进行补漏处理;
6). 化学黄土浆液通井:斜井上、下井口开挖后如发现斜井内存在堵塞及垮塌等病害现象,
无法畅通灌注黄土泥浆时,采用不高于33%的低浓度化学黄土浆液从斜井上井口向斜井内灌
注,进行浆液通井;如浆液通井不成功,则按设计开挖竖井或斜井人工清除堵塞的黄土后再
进行浆液通井;
7). 辅助竖井或斜井开挖及支护:辅助竖井或斜井设置在病害斜井中间部位,横向上偏离病
害斜井2m,采用连通巷道连接,辅助竖井直径为1.5m,采用人工挖孔,钢筋砼护壁支护;
斜井采用拱门型式,宽1.5m,高1.75m,其中上部为半径0.75m 的半圆,采用钢管架支护;
8). 斜井下井口封堵及夯填:斜井下井口靠斜井洞口的侧面采用土袋堆砌封堵,距斜井下井
口地面1m 以下采用二八灰土分层夯实回填,其上分层夯填0.5m 厚的黄土,地表0.5m 采用原耕植土回填,斜井下井口靠斜井洞口的侧面采用土袋堆砌封堵,用于减小后续黄土泥浆灌注后斜井底部压力,防止漏浆或冲底现象;
9). 黄土泥浆拌制:按照各斜井现场化学黄土浆液配比试验选定的化学黄土浆液配合比进行
浆液拌制;
10). 分段灌注化学黄土浆液:灌浆时从斜井上井口往下灌注,如开挖辅助竖井或斜井,则采
用先通过辅助竖井或斜井灌浆,而后再从斜井上井口灌浆的分段灌浆方式,灌浆过程采用间
歇反复灌浆;
11). 辅助竖井或斜井及斜井上井口夯填:辅助竖井或斜井待灌注至竖井或斜井底的化学黄土
浆液初凝后可进行夯填,夯填时距井口地面4m 以下采用素黄土分层夯填,其上3m 采用二
八灰土分层夯填,再其上分层夯填0.5m 厚的黄土,地表0.5m 采用原耕植土回填;另外距井口地面1m 铺设一层防水土工布;
12). 地貌恢复:斜井上、下井口和辅助竖井井口耕植土回填后,表部采用5%双向放坡。
其中步骤10)对斜井分段灌注化学黄土浆液,一次灌浆长度不超过10m,当斜井坡度大于25°时,一次灌浆长度不超过5m。
步骤10)分段灌注化学黄土浆液,灌浆间歇时间36h以上再进行下一次灌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未经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01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拧干去水器
- 下一篇: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防冻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