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调湿材料的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89926.0 | 申请日: | 201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4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 发明(设计)人: | 温会涛;杨旻昊;舒丽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泛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33/02 | 分类号: | C08L33/02;C08L1/28;C08K13/04;C08K7/24;C08K3/34;C08K3/26;C08K3/16;C08K5/1515;C09K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材料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调湿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相对湿度是衡量室内环境的一项重要参数,合适的湿度对人体健康、工农业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南方潮湿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80%,有时高达95%~100%,而北方地区干燥时期的相对湿度最低达到10%以下,湿度调节非常必要。
调湿材料又称为自调湿材料或智能调湿材料。智能调湿材料是具有可根据环境湿度变化控制水蒸气吸附量功能的材料。在湿度较高时,材料能够吸附环境中的水蒸气;当湿度降低时,能够排放出自身吸附的水蒸气。
调湿材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特种硅胶、蒙脱土、无机盐类、有机高分子材料等,各有优缺点。复合智能调湿材料是将不同类型的智能调湿材料与其它辅助材料混合反应后制得的,最常见的是高吸水性树脂与无机填料复合制备而成的智能调湿材料。用于复合的高分子材料通常具有较高吸湿容量,但由于其分子的规整,被吸附的水分难以解析,放湿性能差,通过高分子材料与无机填料的复合(通常为电解质或多孔载体),不仅能充分利用高分子聚合物优越的吸水性,与无机填料复合后,使聚合物内部离子浓度提高,进而增大聚合物内外表面的渗透压,加速聚合物外表面水分进入内部,复合智能调湿材料不仅吸湿速度增大,而且放湿速度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湿度响应速度快,湿含量高,合成工艺更简单,且吸放湿性能更好的智能调湿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所述的智能调湿材料的制备方法,它采用如下步骤:
A)按的质量份数取1~3份氧化铝,1~3份硅藻土,1~3份海泡石混合均匀,得到氧化铝、硅藻土、海泡石的混合物;
B)将碳酸钾和氯化钠加入到一定的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制的无机盐溶液。碳酸钾的用量为氯化钠用量的质量比1.5~2倍,去离子水的用量为氯化钠用量的质量比5~6倍;
C)将步骤A)的混合物浸渍到B)制备的溶液中, 40~60min后过滤,得到吸附饱和混合物,混合物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20;
D) 按步骤A) 的质量份数取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0.3~0.7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3份、聚丙烯酸钠3~5份、过硫酸钾0.05~0.15份及步骤C)得到的混合物3~5份,水8~12份,在温度为60~80℃下,搅拌反应1~3小时;
D) 将合成产物烘干,在140~150℃下加热处理1~2小时,得到智能调湿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的步骤中:
A)按的质量份数取2份氧化铝,2份硅藻土,2份海泡石混合均匀,得到氧化铝、硅藻土、海泡石的混合物;
B)将碳酸钾和氯化钠加入到一定的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制的无机盐溶液。碳酸钾的用量为氯化钠用量的质量比1.8倍,去离子水的用量为氯化钠用量的质量比5.5倍;
C)将步骤A)的混合物浸渍到B)制备的溶液中, 50min后过滤,得到吸附饱和混合物,混合物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2;
D) 按步骤A) 的质量份数取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0.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份、聚丙烯酸钠4份、过硫酸钾0.1份及步骤C)得到的混合物4份,水10份,在温度为70℃下,搅拌反应2小时;
D) 将合成产物烘干,在145℃下加热处理1.5小时,得到智能调湿材料。
本发明所选用的氧化铝为多孔性氧化铝。
与现有的智能调湿材料相比,有如下突出的优点:1)湿度响应速度快,湿含量高;2)盐的加入使湿度控制更加精准;3)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的导入使合成工艺更简单,且吸放湿性能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介绍:本发明所述的智能调湿材料的制备方法,它采用如下步骤:
A)按的质量份数取1~3份氧化铝,1~3份硅藻土,1~3份海泡石混合均匀,得到氧化铝、硅藻土、海泡石的混合物;
B)将碳酸钾和氯化钠加入到一定的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制的无机盐溶液。碳酸钾的用量为氯化钠用量的质量比1.5~2倍,去离子水的用量为氯化钠用量的质量比5~6倍;
C)将步骤A)的混合物浸渍到B)制备的溶液中, 40~60min后过滤,得到吸附饱和混合物,混合物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泛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泛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99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