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砟轨道板蒸汽养护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9527.4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0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唐洪强;简治城;李引平;余贵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2***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蒸汽 养护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砟轨道板蒸汽养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作为我国独立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目前在国内运用还不是很广泛。随着成灌高铁的开通,其运营的安全性、平稳度、舒适性得到了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好评,但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的预制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要点在国内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可以参考的资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砟轨道板蒸汽养护施工方法,该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同时不产生裂纹,不影响混凝土自身的质量,以填补现有技术在无砟轨道板蒸汽养护施工方面的空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轨道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依次进行静置保湿、篷内升温蒸汽养护、篷内恒温蒸汽养护、篷内降温和模板脱模;具体过程为:轨道板浇筑完成时将温度传感器插入轨道板芯部内,将温度传感器悬挂在篷架上,混凝土静置4h后盖上塑料薄膜和篷布,打开蒸汽阀,蒸汽管通入蒸汽,电磁阀根据整个蒸汽养护阶段预先设置好的参数进行升温、恒温、降温自动控制。
在整个蒸汽养护阶段采用自动温度控制系统控制芯部温度和升温、降温速率,轨道板芯部温度不超过55 oC,升温、降温速率控制在15oC/h以内。
恒温阶段时间为5h ~6h,恒温阶段温度通常设置为40℃~45℃。
降温过程中篷布均匀揭开。
轨道板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40MPa后方可脱模,模板脱模前应保证混凝土芯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均不超过15 oC。
本工艺采用自动温控系统,总共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在轨道板浇筑完成后静停4h后,通常是混凝土终凝后开始对轨道板进行蒸汽养护。
养护升温和降温过程中为了防止混凝土受过大的温度应力变化影响,升、降温速度过快都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必须对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加以控制,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都不能超过15℃/h。为了控制混凝土降温过快,在混凝土初凝时可覆盖塑料薄膜和篷布,同时降温的时候篷布要揭开均匀,避免混凝土局部受热或者受冷。轨道板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40MPa后方可脱模,脱模前应保证混凝土芯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均不超过15 oC。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养护设施示意图、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养护设施示意图、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轨道板蒸汽养护系统,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在台座基础3上安装模板2,轨道板1混凝土浇筑完成时将温度传感器4插入轨道板1芯部内,将温度传感器6悬挂在篷架上,混凝土静置4h后盖上塑料薄膜5和篷布7,打开蒸汽阀8,蒸汽管10通入蒸汽,电磁阀9就会根据整个蒸汽养护阶段预先设置好的参数进行升温、恒温、降温自动控制,以使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达到预期的效果。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都不能超过15℃/h,以12℃/h为宜;降温的时候塑料薄膜5和篷布7应均匀揭开,避免混凝土局部受热或者受冷。轨道板1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40MPa后方可脱模,模板2脱模前应保证混凝土芯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均不超过15 ℃。
恒温阶段的时间和温度要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进行设置。为了达到更高的早期强度同时又不至于使混凝土开裂,恒温阶段时间通常设置为5.5h(不能超过6h),恒温阶段温度通常设置为42℃(不能超过45℃)。
混凝土蒸汽养护过程和拆模时要控制好四个关键温度:篷内温度不能超过45℃;芯部温度不能超过55℃;混凝土芯部温度和表面温度温差不能超过15℃;脱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温差不能超过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95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田垂直深穴耕种方法
- 下一篇:硝酸化合物催化同时合成二氧化氯和乙醛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