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8930.5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3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曹栋;史苏佳;曹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09 | 分类号: | C07F9/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脂 乙醇胺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方法,属于磷脂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大豆磷脂是植物油厂加工的副产品,是各种磷脂的混合物,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及磷脂酰丝氨酸等。对磷脂的不同加工方法使得到的磷脂组成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磷脂应用和加工性能。近来发现大豆磷脂中的大豆磷脂酰乙醇胺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及在医药工业上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因而制备大豆磷脂酰乙醇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在提高磷脂中磷脂酰乙醇胺含量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这些方法大多采用普通溶剂分级法,工艺过程复杂,制备效率不高,含量低。本发明一种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方法,采用了吸附去杂的方法从大豆磷脂中富集磷脂酰乙醇胺,具有工艺简单特点,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以大豆醇溶性磷脂加工后的乙醇不溶物为原料,溶解于正己烷中,用含1%水的吸附剂在50℃三次吸附后,每次吸附时间为2小时,过滤去除吸附剂,滤液于50℃真空脱溶得残渣,再用丙酮洗涤残渣后,脱溶得到的产品中大豆磷脂酰乙醇胺的含量大于56%。
(1)原料:以大豆醇溶性磷脂加工后的乙醇不溶物为原料,要求原料中磷脂酰乙醇胺含量大于或等于24%;
(2)原料与正己烷的质量体积比为1∶10-1∶30;
(3)所用的吸附剂为400目中性硅胶,原料与总硅胶的质量比为1∶1-1∶3,分三次吸附。
一种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方法,所用的原料来自于油厂油脂加工的副产品,并经进一步加工所得到的醇溶性磷脂的乙醇不溶物,其大豆磷脂磷脂酰乙醇胺含量大于或等于24%。通过在正己烷里用吸附剂吸附去杂,最后经真空脱溶得到本产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方法,为制备大豆磷脂酰乙醇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方便的制备在医药工业,脂质体工业及保健食品工业具有广泛用途的大豆磷脂酰乙醇胺产品。
表1:该方法所得产品指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00克原料加入1000毫升正己烷,50℃下加入50克400目中性硅胶搅拌吸附2小时,过滤后的滤液再加入25克400目中性硅胶于50℃搅拌吸附2小时,过滤后的滤液再加入25克400目中性硅胶于50℃搅拌吸附2小时,过滤,滤液于50℃下真空脱溶,用600毫升丙酮分三次洗涤固形物后脱溶,得到磷脂酰乙醇胺含量56.7%的产品。
实施例2
将100克原料加入3000毫升正己烷,50℃下加入200克400目中性硅胶搅拌吸附2小时,过滤后的滤液再加入50克400目中性硅胶于50℃搅拌吸附2小时,过滤后的滤液再加入50克400目中性硅胶于50℃搅拌吸附2小时,过滤,滤液于50℃下真空脱溶,用600毫升丙酮分三次洗涤固形物后脱溶,得到磷脂酰乙醇胺含量58.2%的产品。
实施例3
将100克原料加入2000毫升正己烷,50℃下加入100克400目中性硅胶搅拌吸附2小时,过滤后的滤液再加入50克400目中性硅胶于50℃搅拌吸附2小时,过滤后的滤液再加入50克400目中性硅胶于50℃搅拌吸附2小时,过滤,滤液于50℃下真空脱溶,用600毫升丙酮分三次洗涤固形物后脱溶,得到磷脂酰乙醇胺含量57.4%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8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