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砷钝化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8840.6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4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曾希柏;李莲芳;孙媛媛;白玲玉;苏世鸣;王亚男;吴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A01B79/0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钝化剂 | ||
1.一种土壤砷钝化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0%~60%的赤泥,30%~40%的秸秆生物质焦,以及5%~18%的氯化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砷钝化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50%~60%的赤泥是由1.25~1.50倍重量半风干状态的赤泥产生,所述半风干状态的赤泥是采用Bayer法工艺炼铝产生的副产品。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砷钝化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30%~40%的生物质焦是将2.20~2.80倍重量的农作物秸秆自然晾干并切成20~30cm长度的农作物秸秆通过碳化生成;所述农作物秸秆包括水稻、玉米、大豆、谷子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砷钝化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5%~18%的氯化铁为使用1.5~1.7倍重量的工业用六水合氯化铁。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砷钝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按制备总重量共为100千克的土壤砷钝化剂计算,称取以下物料:70~80千克半风干状态的赤泥,80~95千克自然晾干并切成20~30cm长度的农作物秸秆,混合物料并调匀;
称取12~18千克工业用六水合三氯化铁,并加水至溶解,将所述三氯化铁溶液迅速加入上述混合物料中,充分拌匀;再添加适量水至混合物料被用手紧抓时能出水为止;
将上述混合物料置于水泥池中堆放,并用塑料薄膜覆盖静置4至5天;将水泥池中静置的物料移入炭化炉中,加热至350~400℃,并保持1.5~2.5小时后停止加热,使经缓慢加热的混合物料逐渐冷却后取出,磨细并过0.5~1.0mm筛,制得所述土壤砷钝化剂。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砷钝化剂在降低土壤中砷的作物有效性及毒性方面的应用。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砷钝化剂在减少土壤中作物对砷吸收方面的应用。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砷钝化剂在对土壤中砷钝化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884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关柜红外测温激光对准装置
- 下一篇:碎石形凹凸棒建筑垃圾陶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