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开挖电力电缆通信套管用改性聚丙烯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88553.5 | 申请日: | 201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6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 发明(设计)人: | 唐革新;蔡齐健;唐忠平;陆贵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K13/06;C08K9/06;C08K3/34;C08K3/38;B29C47/92;H01B17/5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邱奕才 |
| 地址: | 5283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挖 电力电缆 通信 管用 改性 聚丙烯 混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开挖电力电缆通信套管用改性聚丙烯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非开挖铺设地下管线施工技术,是指在不开挖地表的条件下,探测、检查、修复、更换和铺设各种地下公用设施(管道和电缆)的一种技术。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非开挖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也与时俱进,非开挖施工已渗入到燃气、上水、污水、电力和信息等地下管线的敷设和修复中。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非开挖电力电缆通信用套管主要有聚氯乙烯管、聚丙烯管、聚乙烯管和高密度聚乙烯管等。由于电力电缆通信套管长期运行在70度左右高温下,且需承受地下泥水的外压力,而PE管在温度40度以上时强度大幅度下降,证明了不能用于电力电缆通信套管。CPVC管存在抗地层沉降性能差以及不能高牵引力拖管的弊端,也不适宜用于电力电缆通信套管。PP管具有耐高温、高强度、高韧性,耐酸,耐腐蚀性能都比PVC好,适合用于电力电缆通信套管排管。但是,普通的PP电力电缆通信套管存在低温脆性,在冬季施工时,会出现冷脆现象,影响了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开挖电力电缆通信套管用改性聚丙烯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合物具有良好的刚韧平衡性,具有高韧性(缺口冲击强度≥60KJ/m2)、高刚性(弯曲强度≥40MPa),耐高温(维卡软化点≥146℃)、耐寒性好、可热熔连接的优点,拓宽了聚丙烯的应用范围,特别适用于生产非开挖电力电缆通信用套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混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非开挖电力电缆通信套管用改性聚丙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共聚聚丙烯100份,活性微细无机材料0.5~20份,弹性体1~5份,抗氧剂0.1~0.3份和助剂0.2~0.6份;
其中,所述活性微细无机材料为经过硅烷偶联剂处理的滑石粉。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共聚聚丙烯为耐冲击共聚聚丙烯PP-B和无规共聚聚丙烯PP-R。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石粉的目数为2500目。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体是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氧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助剂是由质量比为硬脂酸钙:硬脂酸:硼酸锌=3:4:6配制而成。
本发明所述非开挖电力电缆通信套管用改性聚丙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共聚聚丙烯,活性微细无机材料、弹性体、抗氧剂、助剂等预混合均匀,然后采用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合造粒而成;所述物料在挤出机内的停留时间为1~3min,挤出机的筒体温度在170~210℃,螺杆转速为25-40Hz。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用的微细无机材料经活性处理后分散性好。
2、制备的混合物材料具有耐低温抗冲击性,在-5°的条件下落锤冲击都无破裂,改变了电力管在寒冷的天气容易开裂的现象。
3、所配制的助剂更能让这些组分相容性好,在生产不易产生分层,还可以提高电力管抗冲击性能和韧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实施例1
原料重量份组成:
PP-B 50
PP-R 50
活性微细无机材料 0.5
弹性体 2
助剂 0.3
抗氧剂 0.1
1. 按重量配比秤取原料。
2. 将聚丙烯、活性微细无机材料、弹性体、助剂、抗氧剂在高速混合机混合1-2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85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