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配置实现FC-AE-ASM和FC-AV协议的协议处理器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7764.7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6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田泽;蔡叶芳;朱少平;郭亮;杨海波;李攀;王琦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5/78 | 分类号: | G06F15/7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姚敏杰 |
地址: | 71006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置 实现 fc ae asm av 协议 处理器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硬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配置实现FC-AE-ASM和FC-AV协议的协议处理器芯片。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航空电子系统中多采用FC-AE-ASM和FC-AV协议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FC-AE-ASM协议主要应用与出具传输、处理等系统中;FC-AV协议主要用于传输视频、音频等。通常,这两种应用都是分别进行设计实现。目前尚未有二者结合起来的芯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资源利用得到有效提高以及可实现FC-AE-ASM和FC-AV的协议处理的可配置实现FC-AE-ASM和FC-AV协议的协议处理器芯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配置实现FC-AE-ASM和FC-AV协议的协议处理器芯片,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可配置实现FC-AE-ASM和FC-AV协议的协议处理器芯片包括处理器、PLB总线、OPB总线、DCR总线、外部寄存器接口以及由处理器内部提供的用于控制FC-AE-ASM和FC-AV协议的数据路径的内部寄存器;所述处理器、OPB总线以及内部寄存器分别接入PLB总线;所述处理器通过DCR总线与外部寄存器接口相连。
上述内部寄存器包括数据接口、主机接口仲裁控制器、芯片数据缓冲接口、PLB Master接口、协议处理引擎;所述数据接口依次通过PLB Master接口以及芯片数据缓冲接口接入协议处理引擎;所述数据接口通过主机接口仲裁控制器接入PLB Master接口。
上述数据接口包括PCIe接口、RapidIO接口以及RGB接口;所述主机接口仲裁控制器负责控制PCIe接口和RapidIO接口的控制以及数据信息。
上述配置实现处理FC-AE-ASM协议时,数据来自PCIe接口或者RapidIO接口;所述配置实现处理FC-AV协议时,数据来自RGB接口或者PCIe接口;所述协议处理引擎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处理与FC-AE-ASM协议和FC-AV协议相关的内容;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处理FC-AV协议时,所述处理方式包括视频数据包的解包或打包、控制、视频数据在芯片数据缓冲的存放或读取以及余度消息处理;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处理FC-AE-ASM协议时,所述处理方式包括FC帧的拆分或重组、优先级调度、消息应答处理以及余度消息处理。
上述外部寄存器接口包括QDR2Ctrl_Tmit寄存器接口、QDR2Ctrl_Recv寄存器接口以及EBC寄存器接口。
上述可配置实现FC-AE-ASM和FC-AV协议的协议处理器芯片还包括SRAM0从接口、PLB2OPB桥从接口、PCIE/RapidIO的从接口、QDR2Ctrl_Tmit的从接口,QDR2Ctrl_Recv的从接口,FC协议处理模块的从接口、Crossbar的主接口、片内SRAM1从接口和PLB2OPB桥从接口、VIC模块以及EBC模块;所述SRAM0从接口、PLB2OPB桥从接口、PCIE/RapidIO的从接口、QDR2Ctrl_Tmit的从接口,QDR2Ctrl_Recv的从接口,FC协议处理模块的从接口、Crossbar的主接口、片内SRAM1从接口和PLB2OPB桥从接口、VIC模块以及EBC模块分别接入PLB总线。
上述PLB总线的工作频率与处理器core的工作频率一致,地址总线宽度为32bit,数据总线宽度为128bit。
上述可配置实现FC-AE-ASM和FC-AV协议的协议处理器芯片还包括与OPB总线连接的看门狗定时器WDT、实时时钟RTC、两路定时器Timer1及Timer2、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以及两路调试串口UART1及UART2;所述OPB总线的工作频率为PLB总线频率的一半,地址总线宽度为32bit,数据接口宽度为32bit。
上述DCR总线的工作频率与PLB总线一致,采用32位独立编址,数据接口宽度为32位。
上述处理器是PPC处理器。
本发明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77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容器
- 下一篇:一种盖合稳固的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