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扶梯上防止内护壁滑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87625.4 | 申请日: | 201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高静丹;阮建华;孙惠球;陈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23/00 | 分类号: | B66B23/00;B66B29/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赵艳 |
| 地址: | 215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扶梯 防止 护壁 滑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上防止内护壁滑落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扶梯上,出于安装和拆卸的方便,内护壁采用插销式设置方式,即内护壁的底端插入在围裙板与压板之间,并由固定在围裙板与压板之间的支架来支撑,内护壁的顶端抵触在扶手支架向下折弯的侧部的背面,内护壁的背面由支撑板抵住。随着自动扶梯提升高度的增加,在重力的作用下内护壁会有向下滑落的趋势,一旦发生滑落,将会危及乘客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旦内护壁向下滑落则折弯钩会钩住内护壁背面的加强筋从而防止内护壁滑落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扶梯上防止内护壁滑落装置,所述内护壁在背面固定设置有加强筋,所述防止内护壁滑落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自动扶梯的桁架上用于钩住所述加强筋的折弯钩,所述折弯钩的钩口朝上设置,并位于所述内护壁最上面的加强筋的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大致与所述内护壁的背面相垂直的中间部、相对于所述中间部的一侧向上折弯出的上侧边部、相对于所述中间部的相对的另一侧向下折弯出的下侧边部,所述上侧边部固定贴设在所述内护壁的背面,所述下侧边部位于所述折弯钩的钩口的正上方。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自动扶梯的扶手支架通过支撑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桁架上,所述扶手支架的背面设置有扶手支架加强筋,该扶手支架加强筋的左右侧部向下折弯,形成折弯侧部,左右所述折弯侧部的底部再相向折弯,形成折弯底部,所述折弯底部的上面设置有连接座,下面设置有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折弯钩,所述连接座、所述支撑件、所述折弯钩在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穿孔,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座、所述支撑件、所述折弯钩的穿孔,穿出的部位上配合有螺母,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螺母的配合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折弯钩夹紧在左右所述折弯底部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折弯钩的钩口朝上设置,该钩口位于内护壁最上面的加强筋的正下方,这样折弯钩能够钩住加强筋,防止内护壁的向下滑落,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结构。
参见图1所示,安装在自动扶梯上的内护壁1在背面固定设置有加强筋4,防止内护壁滑落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自动扶梯的桁架上的折弯钩2,在图1中,折弯钩2的钩口3朝上设置,该钩口3位于内护壁1最上面的加强筋4的正下方,这样折弯钩2能够钩住加强筋4,防止内护壁1的向下滑落,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在图1中,内护壁1背面的加强筋4包括大致与内护壁1的背面相垂直的中间部5、相对于中间部5的一侧向上折弯出的上侧边部6、相对于中间部5的相对的另一侧向下折弯出的下侧边部7,上侧边部6固定贴设在内护壁1的背面,如图1所示,下侧边部7位于折弯钩2的钩口3的正上方,这样通过折弯钩2钩住加强筋4的下侧边部7,防止了内护壁1的滑落。
在图1中,自动扶梯的扶手支架9通过支撑件8固定设置在桁架上,扶手支架9的背面设置有扶手支架加强筋10,该扶手支架加强筋10的左右侧部向下折弯,形成折弯侧部11,左右折弯侧部11的底部再相向折弯,形成折弯底部12,折弯底部12的上面设置有连接座13,下面设置有支撑件8和折弯钩2,连接座13、支撑件8、折弯钩2在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穿孔,螺栓穿过连接座13、支撑件8、折弯钩2的穿孔,穿出的部位上配合有螺母,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连接座13与支撑件8和折弯钩2夹紧在左右折弯底部12上,实现折弯钩2与扶手支架9的加强筋10以及支撑件8的固定,即实现折弯钩2在桁架上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76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