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玉米套作种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7613.1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2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樊高琼;杨文钰;吴维雄;郑亭;陈溢;王小春;雍太文;李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625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玉米 套作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麦-玉米套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西南4省(市)人多地少,丘陵、山区旱地面积比重大,复种程度高,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旱作多熟农业区。所谓复种是指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如麦-玉一年二熟、麦-棉一年二熟、麦-稻-稻一年三熟等;此外,还有二年三熟、三年五熟等。在上茬作物收获后,除了采用直接播种下茬作物于前作物茬地上以外,还可以利用再生、移栽、套作等方法达到复种目的。
小麦-玉米套作种植模式历史悠远,其中以中厢带型种植方法(带宽2m左右)为主,而中厢带型中以“双三0”种植方法(即2m开厢、小麦幅宽80cm,种5行,行距20cm,预留120cm翌年3月种2行玉米,玉米窄行带宽50cm)最具有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等优点,2007、2008、2009和2010年被列为全国农业部主推技术。
但是,在采用“双三0”种植方法的小麦-玉米共生期中,小麦对玉米苗期的荫蔽作用强,玉米幼苗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单位产量,同时,5行小麦均为等行距,中间行小麦生长处于严重的边际劣势,不同行间小麦长势差异大,群体质量差,后期中间行易倒伏,使得小麦的单位产量也不高,这两方面原因使两种作物的亩产不高。如果随意缩小小麦幅宽、减少行数、扩大小麦行距或增加玉米种植行数,又会使小麦、玉米种植环境不符合自然规律和作物生长特性,最后导致两种作物亩产出现下降的现象。这种牺牲某一作物而保证另一作物产量的种植方法限制了两种作物的经济效益,使得传统小麦-玉米套作种植方法下的作物单位产量不高,最终导致亩产不高,没有发挥套作种植模式高效利用资源的优势。
此外,由于“双三0”种植方法中小麦行数过于紧密,使得依托“双三0”种植方法的农用机具的开沟器也间隔紧密,播种作业时开沟器很容易被残茬、杂草及大型土块堵塞,机器通过性差,以致于排种不匀不畅,缺苗断垄现象和疙瘩苗多;其次,小麦幅宽太大,后期冠幅太宽,播种玉米时机械的操作不便利,甚至小型机械都无法驶入;第三,小麦和玉米的间距太小,小麦收获时玉米处于拔节期,小麦的机械化收获容易损伤玉米。
因此,提供一种合理的小麦-玉米套作种植方法,对于同时提高玉米和小麦单位产量、两种作物亩产以及改善机械化耕作等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玉米套作种植方法,通过该方法合理地布局小麦和玉米,同时提高玉米和小麦的单位产量以及两种作物亩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麦-玉米套作种植方法,采用小麦种植带和玉米种植带交替方式,小麦先于玉米种植,小麦以种植4行为一带,带内第2行和第3行小麦之间的行距为25-35cm,其余相邻两行小麦之间的行距均为20cm,两小麦带之间预留宽度为125-135cm的空行,用于种植玉米带,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5cm,相邻的玉米和小麦间距为40-45cm。
从作物生态适应性考虑,两种作物在同一地块上种植,在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肥力等方面互补,玉米和小麦种植在同一地块上,只要进行合理的带状分布,行比配置,充分发挥两种作物之间的种间互惠,就能使两种作物同时获得较高产量,同时提高作物亩产。
本发明针对现有“双三0”套作种植方法中的问题,减少小麦种植带中小麦种植行数,由之前的5行减为4行,同时优化小麦的行距,使带内第2行和第3行小麦之间的行距为25-35cm,优选为30cm,其余各行小麦之间的行距为20cm,使得小麦以宽窄行的模式种植(见图1)。
宽窄行距配置可提高小麦群体通风透光能力,边际效应更为显著,解决了“双三0”套作种植方法中小麦过密导致单位产量较低的问题,经大田试验验证,4行配置下的单位产量(kg/行)比原本5行的单位产量还要高;
另一方面,宽窄4行配置下小麦幅宽减少5-15cm,而留给种植玉米的空行宽度则相应增加,这就意味着在原来的基础上小麦与玉米的间距加大,且玉米的行距由原来的50cm减为45cm。小麦和玉米的间距决定着小麦对玉米荫蔽作用的强弱,此处是两种作物边行争夺阳光、养分、水分最激烈的地方。小麦与玉米之间的间距过小,就如同“双三0”套作种植方法中的那样,小麦对玉米有荫蔽作用,不利于玉米高产;间距过大又会造成用地浪费,且缩小小麦种植面积,不利于小麦高产。因此,本发明在对小麦采用宽窄行种植后,确定相邻玉米和小麦的间距为40-45cm,优选为42.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76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