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路板检测治具的旋转工作台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6743.3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7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晏鹤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迈致治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严志平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检测 旋转 工作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板检测治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路板检测治具的工作台,属于电路板检测治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路板检测治具,包括一个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用于放置测试产品的载板,和位于载板上方的针板,产品在测试的过程中,下压针板,针板上的测试针与产品的测试部位接触,进而进行产品性能测试。通常,测试产品、载板和针板都是对应设置的,载板上设置有测试产品的型腔。在电路板检测治具的工作过程中,对一个电路板完成测试之后,需要暂停工作,人工替换测试产品后,在继续进行测试,如此进行,浪费了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机台循环测试,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电路板检测治具的旋转工作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电路板检测治具的旋转工作台,包括底座,还包括转盘和用于驱动转盘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的转盘设置在底座上,且所述的转盘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载板,而所述的驱动机构设置在转盘的下部的底座内。
为了实现转盘的自动转动,减少人工干预,所述转盘的转动通过齿轮和齿条机构实现。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和气缸,所述的齿轮设置在转盘的底部,且与转盘于中心位置同轴连接,而所述的齿条则设置在齿轮的一侧面,且与齿轮啮合,所述的齿条与驱动齿条伸缩的气缸连接。
或者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一旋转气缸,所述的旋转气缸设置在转盘的底部,且旋转气缸的输出轴与转盘连接。
为了实现待测产品准确的放置在待测位置,并且不漏测、不多测,所述转盘每次旋转的角度为360/n度,其中,n为转盘上设置的载板的个数。
为了保护工作器件的安全,防止外力的破坏,减少灰尘,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前端开一开口,所述转盘穿过开口,使至少一个载板完全的置于保护罩外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转盘上安装多个载板,实现机台循环测试,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转盘的转动通过齿轮和齿条机构或者旋转气缸实现,通过控制系统安全准确的确定转盘的旋转角度,确保了待测产品放置在待测位置,并且不漏测、不多测;另外,本发明还安装一保护罩,保护工作器件的安全,防止外力的破坏,减少灰尘,延长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板检测的旋转工作台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板检测的旋转工作台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路板检测的旋转工作台的主视图。
附图中主要标记含义如下:
1、底座 2、转盘 3、保护罩 4、开口
5、第一载板 6、第二载板 7、测试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板检测的旋转工作台的剖面图;图3为本发明的电路板检测的旋转工作台的主视图。
如图1-图3所示: 电路板检测治具的旋转工作台,包括底座1,还包括安装在底座1上的转盘2和用于驱动转盘2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的转盘2设置在底座上,且所述的转盘2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载板,而所述的驱动机构则设置在转盘的下部的底座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载板为两个,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即所述的转盘2上设置第一载板5和第二载板6。当然,载板的个数还可以为更多个,以能够实现循环测试为准。
转盘2的转动通过驱动机构实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和气缸,所述的齿轮设置在转盘2的底部,且与转盘2于中心位置同轴连接,而所述的齿条则设置在齿轮的一侧面,且与齿轮啮合,所述的齿条与驱动齿条伸缩的气缸连接,当然,所述的驱动机构也可以为一旋转气缸,可以将所述的旋转气缸设置在转盘2的底部,且旋转气缸的输出轴与转盘2连接。
此外,针对本实施例,转盘2每次旋转的角度为180度。如果载板的个数为3个,则转盘每次旋转的角度则为120度,如果为4个,则为90度,依次类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迈致治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迈致治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6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