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部带软钢套管内嵌高韧性材料的钢管混凝土柱及作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5481.9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9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曹万林;惠存;王智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B1/98;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部 软钢 套管 内嵌高 韧性 材料 钢管 混凝土 作法 | ||
1.底部带软钢套管内嵌高韧性材料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内管(1)、核心混凝土(2)、软钢套管(3)、螺栓(4)和高韧性复合材料(6);内管(1)内部灌注有核心混凝土(2),内管(1)的底部管壁内侧或外侧套接有软钢套管(3),内管(1)与软钢套管(3)通过螺栓(4)连接固定;内管(1)与软钢套管(3)之间内嵌有高韧性复合材料(6);软钢套管(3)伸进下部的地面或基础顶面(7)并与其锚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带软钢套管内嵌高韧性材料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为圆形或矩形截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带软钢套管内嵌高韧性材料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为矩形钢管或者圆形钢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部带软钢套管内嵌高韧性材料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钢套管(3)高出地面或基础顶面(7)的高度为1.0h,其中h为矩形钢管截面长边尺寸或者圆形钢管截面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带软钢套管内嵌高韧性材料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韧性复合材料(6)包括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橡胶细集料水泥混凝土、普通纤维混凝土和高韧性水泥基纤维混凝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带软钢套管内嵌高韧性材料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在软钢套管(3)和内管(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螺栓孔,软钢套管(3)上螺栓孔的直径稍大于螺栓(4)的直径,螺栓(4)的直径不小于软钢套管(3)和内管(1)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部带软钢套管内嵌高韧性材料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螺栓孔的数量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设置,而且不应少于两排,每排螺栓孔的水平和竖向间距不大于200mm,且同一排不同方向的孔静距不小于2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带软钢套管内嵌高韧性材料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软钢套管(3)的厚度不小于内管(1)的壁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带软钢套管内嵌高韧性材料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高韧性复合材料(6)的厚度不小于软钢套管(3)的厚度,且不小于20mm。
10.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底部带软钢套管内嵌高韧性材料的钢管混凝土柱的作法,其特征在于:制作顺序如下:
对于软钢套管(3)套在内管(1)外侧面的情况:
1)在内管(1)和其底部的软钢套管(3)相对应的位置双向预留螺栓孔;
2)在内管(1)预留的螺栓孔处的外侧面对应位置焊接上相应的螺母(5),使螺母(5)置于内管(1)与软钢套管(3)之间;
3)将软钢套管(3)套在内管(1)底部管壁外侧,并对内管(1)和底部的软钢套管(3)进行正确的定位,使内管(1)和软钢套管(3)的同一排上的螺栓孔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4)在预留的螺栓孔处穿入螺栓(4),通过内管(1)与软钢套管(3)之间的螺母(5)拧紧螺栓(4),然后在内管(1)中灌注核心混凝土(2);
5)在外侧露出的螺栓(4)上也拧紧螺母(5),形成一定的预压力,在软钢套管(3)和内管(1)之间嵌入高韧性复合材料(6),成型后即为底部带软钢套管内嵌高韧性材料的钢管混凝土柱;
对于软钢套管(3)套在内管(1)内侧面的情况:
1)在内管(1)和其底部的软钢套管(3)相对应的位置双向预留螺栓孔;
2)在内管(1)预留的螺栓孔处的内侧面对应位置焊接上相应的螺母(5),使螺母(5)置于内管(1)与软钢套管(3)之间;
3)将软钢套管(3)套在内管(1)底部管壁内侧,并对内管(1)和底部的软钢套管(3)进行正确的定位,使内管(1)和软钢套管(3)的同一排上的螺栓孔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4)在预留的螺栓孔处穿入螺栓(4),通过内管(1)与软钢套管(3)之间的螺母(5)拧紧螺栓(4);
5)在外侧露出的螺栓(4)上也拧紧螺母(5),形成一定的预压力,在软钢套管(3)和内管(1)之间嵌入高韧性复合材料(6),之后再浇筑核心混凝土(2),成型后即为底部带软钢套管内嵌高韧性材料的钢管混凝土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548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