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5424.0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7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龚国斌;陈克付;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36 | 分类号: | A01N47/36;A01N43/40;A01P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22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麦苗 后复配 除草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我国常年种植面积在3000多万公顷,仅次于水稻种植面积。麦田草害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30%以上,其中严重受害面积在8%以上,普遍减产15%以上,严重时可绝收。因此,国内小麦田除草剂的使用比例几乎达到100%,其用药量是很大的。目前,国内小麦田苗后防除杂草的除草剂主要药剂有:精噁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麦草畏、甲磺隆、噻磺隆、异丙隆等,但因多年使用,许多杂草产生了抗药性,造成其用量加大,容易使小麦产生隐性药害而减产,且对后茬作物也不太安全。另外,由于多年来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我国的杂草群发生了变化,原来北方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南方以阔叶杂草为主演变成南北方均为禾本科与阔叶杂草共存。这样就迫切需要既能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阔叶杂草,既不影响后茬作物的安全,又对环境较友好的除草剂,而目前我国此类除草剂很少见到。
噻吩磺隆属内吸传导型苗后选择性除草剂,是支链氨基酸合成抑制剂,能抑制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阻止细胞分裂,使敏感作物停止生长。是一种高效选择性芽后茎叶处理剂,能用于禾谷类作物防除1年生阔叶杂草。主要通过杂草叶面和根系吸收并传导。主要用于
防除禾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田间的阔叶杂草,如反枝
苋、马齿苋、播娘蒿、荠菜、猪毛菜、猪殃殃、婆婆纳、牛繁缕等,对刺儿菜、田旋花及禾草等无效。一般施药后,敏感杂草立即停止生长,1周后死亡。使用方法:小麦、大麦、燕麦等禾谷类作物于苗后2叶期至孕穗期,1年生阔叶杂草苗期于开花前,每亩用75%悬浮剂1.6-3.1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杂草。
炔草酯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可被杂草的根、叶吸收,并在植株体内传导。通过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活性,从而影响支链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的生物合成。植物受害后表现为生长点坏死、叶脉失绿,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矮化,最终全株枯死。敏感杂草吸收药剂后立即停止生长,1-3周后死亡。主要用于防除野燕麦、看麦娘、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无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防除阔叶杂草,又能防除禾本科杂草,且效果良好的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包含噻吩磺隆和炔草酯,噻吩磺隆和炔草酯的重量比为1∶1~1∶4。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中噻吩磺隆和炔草酯的重量比为1∶1.5~1∶3。
更优选,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中噻吩磺隆和炔草酯的重量比为1∶2。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复配除草剂中噻吩磺隆和炔草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所述复配除草剂的5~85%。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中,噻吩磺隆和炔草酯两种活性成分按照上述重量比复配后,制成乳油、悬浮剂、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
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配后的联合作用,结果显示噻吩磺隆、炔草酯按1∶1~1∶4比例复配的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20,达到显著增效作用,说明噻吩磺隆、炔草酯按1∶1~1∶4比例混配较为合适,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对小麦的安全性测定试验表明,噻吩磺隆·炔草酯复配茎叶处理,抑制小麦生长10%的ED10=633.5774,抑制杂草生长90%的ED90=147.8637,选择性系数为633.5774/147.8637=4.28>2,认为该药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噻吩磺隆·炔草酯对小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通过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小麦3叶期到返青期,杂草1-5叶不等期,小麦从施药到成熟期未见药害症状,对小麦安全。杂草的防效20天达到70%以上,60天达到90%以上,随着用药量的增大,防效明显增强,一次施药即能控制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的杂草,不仅除草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既能防除阔叶杂草,又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对小麦安全,且对后茬作物无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54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