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鳍状肋板结构的大抓力锚锚爪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4640.3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9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孙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扬远船舶设备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1/30 | 分类号: | B63B2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鳍状肋 板结 大抓力锚锚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锚爪结构,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海洋工程工作平台定位的大抓力锚的锚爪结构。
背景技术
大抓力锚主体构件是锚干和锚爪,其中的锚爪结构对锚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用于海洋工程工作平台定位的大抓力锚,不仅需要锚具有大的抓力,而且要具有较好的定位准确性,即抛锚后能迅速入土,并能迅速定位,这就对大抓力锚锚爪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有技术用于海洋工程工作平台定位的大抓力锚锚爪为以竖轴线为对称轴线的双犁形组合结构,两侧由钢板焊接成上端小而下端大的犁形结构。这种锚爪结构的锚的抓力比较大,但这种锚爪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不足:锚在接触海底时,不能迅速破泥入土,走锚距离较长,定位准确性不足;锚的抓力仍无法满足海洋工程工作平台定位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组装到大抓力锚上使用时能迅速破泥入土,走锚距离较短,产生的抓力大的大抓力锚锚爪。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具有鳍状肋板结构的大抓力锚锚爪,是一种以竖轴线为对称轴线的双犁形组合结构,两侧由钢板焊接成上端小而下端大的犁形结构,包括外侧板、内侧板、连接板和与锚干连接的竖板,所述竖板固定连接在外侧板、内侧板内侧面的交接处;其改进之处在于:在外侧板、内侧板外侧面交接处设有鳍状肋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鳍状肋板固定连接在外侧板、内侧板外侧面交接处,其上端、下端分别与外侧板、内侧板外侧面交接处的上端、下端对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 增加鳍状肋板结构简单,制作容易。
2. 本发明组装到大抓力锚上使用时,由于增加了鳍状肋板,大抓力锚在接触海底时,能迅速破泥入土,走锚距离较短,锚的定位准确性明显提高。
3. 本发明组装到大抓力锚上使用时,锚的入土深度达到锚长的二倍以上,而一般锚只能达到一倍,因此产生的抓力也是现有技术的二倍以上。
4. 鳍状肋板设置在外侧板、内侧板外侧面交接处,增加了锚爪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3的A向视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具有鳍状肋板结构的大抓力锚锚爪,是一种以竖轴线为对称轴线的双犁形组合结构,两侧由钢板焊接成上端小而下端大的犁形结构,包括外侧板1、内侧板3、连接板4和与锚干连接的竖板2,竖板2固定连接在外侧板1、内侧板3内侧面的交接处,本发明在外侧板1、内侧板3外侧面交接处设有鳍状肋板5;本实施例所示为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所述鳍状肋板5固定连接在外侧板1、内侧板3外侧面交接处,其上端、下端分别与外侧板1、内侧板3外侧面交接处的上端、下端对齐。
本发明组装到锚上使用时,由于增加了鳍状肋板5,大抓力锚在接触海底时,能迅速破泥入土,走锚距离较短,锚的定位准确性明显提高;锚的入土深度达到锚长的二倍以上,而一般锚只能达到一倍,因此产生的抓力也是现有技术的二倍以上;鳍状肋板5设置在外侧板1、内侧板3外侧面交接处,增加了锚爪的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扬远船舶设备铸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扬远船舶设备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46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开门蒸汽推车
- 下一篇:智能控制装置的主控制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