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小车同步输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3585.6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0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夏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石市华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5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车 同步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机械,具体地说是双小车同步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生产线中,对于长度超过10米的车架等大型工件的前处理电泳输送采用的是大型程控行车进行横向输送的方式,采用程控行车输送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由于程控行车跨度大,自重一般超过10吨,故运动时,惯性大,精确停位耗时长,且对厂房钢结构及轨道的强度要求高;其二,程控行车轨道的无缝隙对接难度大;其三,需配套二次转挂吊具,增加转接时间,且存在二次吊具返回输送的问题;其四,不能适应快节拍输送任务;其五,造价昂贵,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重小、惯性小、定位精度高、辅助时间少、能适应快节拍输送、安全可靠、成本低、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的双小车同步输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双小车同步输送装置包括二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左轨道、右轨道和电控柜,所述二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分别悬挂并运行于左轨道和右轨道上;所述每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包括小车、环链葫芦、剪式平衡机构和吊具,并依小车、环链葫芦、剪式平衡机构和吊具顺次连接;所述电控柜中装有PLC,通过导线与二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连接形成电气控制回路;所述左轨道和右轨道为截面形状大小相同的硬铝合金轨道。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二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分别用吊具从工件的两端吊运工件,电控柜的PLC通过导线与二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连接形成的电气控制回路对此二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进行控制,使二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作同步输送,从而取代程控行车,并优于程控行车,和以往的程控行车相比,取得了如下的积极效果:
1、小车自重小,二台小车合计重量不到单台程控行车重量的10%,惯性小,停车时间短、定位精度高,对厂房钢结构及轨道的强度要求降低;
2、无需采用二次转挂吊具,从上件工位开始,直至全部工艺处理结束,到达下件工位,整个过程均由双小车同步输送完成任务,中间没有转挂过程,极大地缩短了输送时间,从而提升工作节拍;
3、造价低,双小车同步输送装置制造成本只有程控行车的30%。
4、工作可靠性高,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流程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包括二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左轨道2、右轨道5和电控柜9,所述二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分别悬挂并运行于左轨道2和右轨道5上;所述每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包括小车11、环链葫芦12、剪式平衡机构13和吊具14,并依小车11、环链葫芦12、剪式平衡机构13和吊具14顺次连接;所述电控柜9中装有PLC,通过导线8与二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连接形成电气控制回路。所述左轨道2和右轨道5为截面形状大小相同的硬铝合金轨道。
图2中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流程说明图。工作时,一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经道岔15a进入左轨道2的上件工位17a,另一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经道岔15b进入右轨道5的上件工位17b,此时,二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通过各自的吊具14从工件3的两端吊起工件3,完成上件动作,然后,此二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同步运行,一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从工位17a依次运行至工位18a、19a和20a,另一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从工位17b依次对应运行至工位18b、19b和20b,从而完成将工件3从上件工位输送至各工艺处理工位进行工艺处理,工艺处理完毕后,一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到达工位21a,另一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同步到达工位21b,完成下件动作,下件后,二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均通过道岔15c先后离开工艺处理区4进入返回区7的返回轨道6,然后,进入到相应的积放工位10,如此反复运行。为维修方便,可通过道岔15a将需维修的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送至维修工位16进行维修。
当然,还可根据实际工艺的需要,增加多个自行小车输送装置1,并在工艺处理区4和返回区7中增加多个积放工位。这些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石市华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黄石市华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3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进风口尘杯以及使用该尘杯的吸尘器
- 下一篇:泡茶工艺及其专用泡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