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乙基多杀菌素复配的杀虫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3487.2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7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葛大鹏;杜秀斌;杨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海科瑞特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34 | 分类号: | A01N47/34;A01N47/30;A01N43/88;A01N43/22;A01P7/04;A01P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7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基 杀菌 素复配 杀虫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乙基多杀菌素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化合物为有效成分进行两元混配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XDE-175)是由陶氏益农公司开发的一种新颖的多杀虫素类杀虫剂,为多杀菌素的第二代产品。他很好的解决了多杀菌素对蔬菜作物的杀虫效果好,但对水果和坚果等作物的虫害控制不理想的问题,尤其对多杀菌素不能防治的仁果类食心虫苹果小卷叶蛾有特效,同时其杀虫谱比多杀虫素更广。此外,它还有对主要有益昆虫影响更小,单位面积用量更低,在环境中残留期短等优点,获得2008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品挑战奖”。其组合物结构式为:
乙基多杀菌素是由发酵产生的spinosyn J和spinosyn L两种多杀虫素类化合物,在催化剂、反应物及溶剂存在下,经过化学修饰最终得到的新型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不同于传统的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和Na+通道,它是作用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与吡虫啉等烟碱类杀虫剂也有差异。其目前可以应用于水果、坚果、葡萄藤、谷类作物、大豆和蔬菜类作物。不仅对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和同翅目等水果、蔬菜害虫有效,而且对防治乔木果树以及坚果等的害虫高效,在杀虫活性方面,乙基多杀菌素对烟草夜蛾幼虫、棉蚜、二点叶斑、甜菜黏虫、甘蓝银纹夜蛾、甘薯粉虱、卷叶蛾和棉铃虫等各种常见的经济作物虫害的杀虫活性远远高于多杀虫素。
所述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化合物为噻嗪酮、虱螨脲、丁醚脲、氟铃脲、氟酰脲、吡虫隆。
噻嗪酮又名扑虱灵,英文通用名称buprofezin,化学名称2-特-丁亚胺基-3-异丙基-5-苯基-3,4,5,6-四氢-2H-1,3,5-噻二嗪-4-酮,分子式:C16H23N3OS。结构式为:
噻嗪酮是一种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选择性杀虫剂,触杀作用强,也有胃毒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致使若虫蜕皮畸形或翅畸形而缓慢死亡。对半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类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药效期较长,对天敌较安全。缺点是对同翅目害虫成虫防治效果不明显,另外,目前已发现稻飞虱等害虫对噻嗪酮产生了低-中等水平的抗性(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药性监测,中国水稻科学,2008,22(2)),田间防治的用药量比最初应用时已增加了一倍以上。
虱螨脲,化学名称:RS)-1-[2,5-二氯-4-(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分子式:C17H8C12F8N2O3,作用于昆虫幼虫、阻止脱皮过程而杀死害虫,尤其对果树等食叶毛虫有出色的防效,对蓟马、锈螨、白粉虱有独特的杀灭机理,适于防治对合成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害虫。
丁醚脲(Diafenthiuron),C23H32N2OS是一种新型硫脲类高效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内吸和熏蒸作用、低毒,但对鱼、蜜蜂高毒。在紫外光下转变为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对蔬菜上已产生严重抗药性的害虫具有较强的活性。可防治多种作物和观赏植物上的蚜虫、粉虱、叶蝉、夜蛾科害虫及害螨。
氟铃脲,1-[3,5-二氯-4-(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本品属苯甲酰脲杀虫剂,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很高的杀虫和杀卵活性,而且速效,尤其防治棉铃虫。用于棉花、马铃薯及果树防治多种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昆虫。
氟酰脲,同时兼有胃毒和触杀作用的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不仅对鳞翅目害虫有效,而且对飞虱及其他类害虫亦有活性;对海灰夜翅蛾3龄幼虫的活性与定虫隆10相当,是伏虫隆11的10倍,对B.tabaci卵和幼虫都具有很好的活性。
吡虫隆又名啶蜱尿,氟珠隆,氟啶蜱尿,化学名:1-[4-氯-3-(3-氯-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白色至类白色粉末结晶,吡虫隆是一种寄生虫生长调节剂,对牛、羊、兔等多种动物体外寄生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海科瑞特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海科瑞特作物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34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