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增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82981.7 | 申请日: | 201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1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林;张俊伟;刘小著;姚成林;刘飞亭;王日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11/08 | 分类号: | B60L11/08;B60L1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装置 | ||
1.一种车辆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增程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发动机(1)、起发一体式电机(3)、增程控制单元(5)及蓄电模块(9),其中,所述发动机(1)同轴连接于所述起发一体式电机(3),所述增程控制单元(5)包括处理控制模块(51)及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51)连接的起发切换模块(53),所述处理控制模块(51)根据所述车辆的整车控制单元(7)发出的指令驱动所述起发切换模块(53)使得所述起发一体式电机(3)与所述蓄电模块(9)接通,所述发动机(1)带动所述起发一体式电机(3)发电,所述起发一体式电机(3)将产生的电能经所述增程控制单元(5)转换后供给所述蓄电模块(9)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51)经一通讯模块(52)接收来自所述整车控制单元(7)发出的所述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发一体式电机(3)经第一逆变模块(55)或第二逆变模块(56)与所述蓄电模块(9)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51)接收来自所述整车控制单元(7)的起动指令,并根据所述起动指令生成第一驱动指令,并将所述第一驱动指令发送给所述起发切换模块(53),所述起发切换模块(53)根据所述第一驱动指令使得所述起发一体式电机(3)与所述第一逆变模块(55)接通,此时,所述起发一体式电机(3)与所述第二逆变模块(56)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模块(9)输出第一直流电给所述第一逆变模块(55),所述处理控制模块(51)根据所述起动指令还生成了第一执行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执行指令发送给一执行模块(12),所述执行模块(12)根据所述第一执行指令对所述发动机(1)接通所述车辆的点火器、向所述车辆供应燃油及打开所述车辆的节气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51)根据所述起动指令还生成了第一逆变指令,并将所述第一逆变指令发送给所述逆变控制模块(54),所述逆变控制模块(54)根据所述第一逆变指令驱动所述第一逆变模块(55)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第一交流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模块(55)将所述第一交流电输出给所述起发一体式电机(3),所述起发一体式电机(3)在所述第一交流电的作用下运转,所述起发一体式电机(3)带动所述发动机(1)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51)还连接有一转速检测模块(14),所述转速检测模块(14)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1)的实际转速,进而得到转速信号,并将所述转速信号发送给所述处理控制模块(51);所述处理控制模块(51)判断所述发动机(1)的实际转速是否达到标准转速,如果达到,则所述发动机(1)起动成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起动成功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51)接收来自所述整车控制单元(7)的怠速预热指令,并根据所述怠速预热指令生成第二执行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执行指令发送给所述执行模块(12),所述执行模块(12)根据所述第二执行指令调节所述点火器的点火角度、所述燃油的量及所述节气门的开度,所述发动机(1)空载运行一段标准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控制模块(51)根据所述怠速预热指令还生成第二驱动指令,并将所述第二驱动指令发送给所述起发切换模块(53),所述起发切换模块(53)根据所述第二驱动指令使得所述起发一体式电机(3)与所述第二逆变模块(56)接通,此时,所述起发一体式电机(3)与所述第一逆变模块(55)断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发一体式电机(3)在所述发动机(1)的带动下产生第二交流电,并将所述第二交流电输出给所述第二逆变模块(5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298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承缓冲座
- 下一篇:辅助支撑装置、油气悬挂系统及多轴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