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阻尼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82307.9 | 申请日: | 2011-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9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孙召进;郭建强;梁建英;林君山;帅仁忠;刘天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22 | 分类号: | B60L5/22;F16F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陈磊 |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顶 系统 车体 连接 阻尼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车体连接阻尼装置垂向地连接在受电弓(1)与车顶安装座(2)之间,其具有内座(3)、压电阻尼层(4)和外座(5);
所述内座(3)和外座(5)均选用金属材料;
所述压电阻尼层(4)灌注成型后而填充于内座(3)与外座(5)之间,其由聚合物基体、压电陶瓷、导电相复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阻尼层(4)的聚合物基体选用环氧树脂,其在复合体系中所占质量比例小于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阻尼层(4)的压电陶瓷选用锆钛酸铅,其在复合体系中所占质量比例小于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阻尼层(4)的导电相选用炭黑,其在复合体系中所占质量比例不超过0.5%。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座(3)的最大外径大于外座(5)的最小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座(5)整体外型为圆柱状结构,在其底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顶安装座(2)的螺孔,圆柱体与底板之间的连接部为弧形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座(3)和压电阻尼层(4)中,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受电弓(1)的螺栓的内腔(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腔(7)中,螺栓反向地连接受电弓(1)与内座(3)。
9.如权利要求1至8所述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阻尼装置实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垂向地连接于受电弓(1)与车顶安装座(2)之间的车体连接阻尼装置中,灌注有由聚合物基体、压电陶瓷和导电相复合而成的压电阻尼层(4);
压电阻尼层(4)固化成型后与内座(3)、外座(5)形成弹性地密封结构,从受电弓(1)一侧传递来的机械能由压电阻尼层(4)转换为电能,从而以热能损耗方式加以衰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电阻尼层(4),由聚合物基体、压电陶瓷、导电相复合加工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压电阻尼层(4)的复合体系中,选用环氧树脂做为聚合物,环氧树脂所占的质量比例小于3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锆钛酸铅做为压电陶瓷,其在复合体系中所占质量比例小于70%。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炭黑做为导电相,其在复合体系中所占质量比例不超过0.5%。
14.根据权利要求9、10、11、12或13所述的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内座(3)套设于外座(5)的内部,内座(3)的最大外径大于外座(5)的最小内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顶受电系统的车体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座(3)和压电阻尼层(4)中,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受电弓(1)的螺栓的内腔(7);
在内腔(7)中,将螺栓反向地连接受电弓(1)与内座(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230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层夹滚边领子缝制辅助工具
- 下一篇:磁铁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