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外环嵌套动态连接过约束混联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1750.4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1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郭希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8 | 分类号: | B25J9/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崔凤英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外 嵌套 动态 接过 约束 联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是一种混联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混联机构都是针对静态固定式连接的。其中典型的由两个机构组成静态固定式连接的混联机构的组成是:一个机构一般是少自由度的并联机构;另一个机构是串联或并联机构,两个机构采用固接的方式连接。根据混联机构是由并联机构和串联机构组成,还是并联机构和并联机构组成,混联机构分为串联并联和并联并联两种。
采用传统的静态固定式连接设计的混联机构,存在体积较大、耗能高、结构稳定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体积小、耗能低、稳定性好的内外环嵌套动态式连接的过约束混联机构。本发明主要是采用内外环嵌套的连接方式。
本发明主要由两个上平台,一个下平台以及连接上下平台的八个SPS分支,两个RRS分支,以及中轴组成。其中,两个上平台由里到外分别是内环和外环,球铰轴承套在中轴外,内环套在球铰轴承外部,外环套在内环外部,内外环之间采用薄壁轴承连接。内环是可以旋转的,外环是不可旋转的。下平台上设有旋转环,该旋转环上下平行于上平台。
上平台内环上由一个RRS分支和四个相同的SPS分支与下平台上的旋转环连接。每个SPS分支都是双连杆,其两端之间均通过移动副连接,该双连杆的两端通过球副分别连接上平台内环和下平台上的旋转环。上述四个SPS分支按每90°一个等分布置在圆周上。RRS分支的两连杆之间通过转动副连接,该分支上端通过球副连接上平台内环,下端通过转动副连接下平台的旋转环。该分支位于内环上任意两个SPS分支中间,用于保持上下两旋转环之间的同步转动。
上平台外环上由一个RRS分支和四个SPS分支与下平台相连。每个SPS分支都是单连杆,其两端之间均通过移动副连接,该分支的两端通过球副分别连接上平台外环和下平台。上述四个SPS分支按每90°一个等分布置在圆周上。RRS分支的两连杆之间通过转动副连接,该分支上端通过球副连接上平台外环,下端通过转动副连接下平台的凸台上。该分支位于外环上的任意两个SPS分支中间,用于约束不旋转环的旋转运动,使不旋转环不能旋转。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可以使体积缩小到原来等效机构的一半,降低耗能,可以将上平台接在地面固定平台上进行旋转,机构高速旋转时的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 A-A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的内外环嵌套动态式连接的过约束混联机构,其球铰轴承2套接在中轴1上, 上平台内环4套在球铰轴承外部,上平台外环3套在内环外部,内环与外环通过薄壁轴承11连接,下平台7带有凸台,该凸台上设有旋转环10,四个相同的SPS分支5都是双连杆,其两端之间均通过移动副连接,该双连杆的两端通过球副分别连接上平台内环和下平台上的旋转环。上述四个SPS分支按每90°一个等分布置在圆周上。RRS分支8的两连杆之间通过转动副连接,该分支上端通过球副连接内环,下端通过转动副连接下平台的旋转环,该分支位于内环上两个SPS分支中间。
另外四个相同的SPS分支6是单连杆,其两端之间均通过移动副连接,该连杆的两端通过球副分别连接上平台外环和下平台。上述四个SPS分支按每90°一个等分布置在圆周上。RRS分支9的两连杆之间通过转动副连接,该分支上端通过球副连接外环,下端通过转动副连接下平台的凸台上。该分支位于外环上的两个SPS分支中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17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香肠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横向内筋件旋压用芯模及脱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