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拉丝漆包机的拉丝轮及拉丝定速轮之驱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1004.5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0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滕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西玛梅达电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14 | 分类号: | B21C1/14;B21C1/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聂汉钦 |
地址: | 21411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拉丝 包机 定速轮 驱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包线制造设备,尤其涉及漆包线机中拉丝轮和拉丝定速轮之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漆包线的制造过程中,首先借助拉丝模和拉丝轮将铜裸线拉丝到用户要求的粗细。在拉丝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拉丝模拉丝时,还要借助拉丝定速轮控制拉丝的速度,调节到合适的拉丝速比。但现有拉丝装置中,拉丝定速轮和拉丝轮安装于同一转轴的两端,由同一电机驱动及同步转动,致使最后一道拉丝的速比不可变,无法满足不同客户对拉丝配模的要求。
发明内容
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高速拉丝漆包机的拉丝轮和拉丝定速轮之驱动结构,其能够使最后一道拉丝速比自由变化,可以满足不同客户对拉丝配模的要求。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高速拉丝漆包机的拉丝轮和拉丝定速轮之驱动结构,包括拉丝轮电机以及拉丝定速轮减速电机;拉丝定速轮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装置拉丝定速轮;拉丝轮电机的输出端安装主动带轮,主动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第一过桥带轮,第一过桥带轮与第二过桥带轮分别安装于过桥带轮轴的两端,第二过桥带轮通过同步带顺序与上拉丝同步带轮以及下拉丝带轮连接,上拉丝同步带轮及下拉丝带轮分别与上拉丝塔轮及下拉丝塔轮同轴安装,在所述上拉丝塔轮以及下拉丝塔轮之间安装拉丝模架;在拉丝模架与拉丝定速轮之间安装有拉丝出口模。所述拉丝定速轮的下方分别装置有回线轮以及拉丝定速轮的张力控制装置。漆包线线材顺序张紧连接下述各轮的轮面:上拉丝塔轮、拉丝模模架、下拉丝塔轮、拉丝定速轮、回线轮以及拉丝定速轮张力控制装置的导轮。
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
所述拉丝定速轮的张力控制装置的结构如下:
包括导轮,导轮的中心轴与摆杆的一端连接,摆杆的另一端与摆杆轴的一端连接,摆杆上安装配重块;摆杆轴的外围通过轴承安装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机架;所述摆杆轴的另一端与第一齿轮的转轴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的转轴固定于所述轴承座;转角传感器固定安装于所述轴承座,所述转角传感器的输入轴与第二齿轮的转轴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中的拉丝(塔)轮和拉丝定速轮分别单独采用电机驱动。其中拉丝定速轮单独采用拉丝定速电机牵引,通过变频控制装置控制拉丝定速电机的转速,来控制拉丝定速轮的转速,从而使得最后一道拉丝速比可以自由变化,可以满足不同客户对拉丝配模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拉丝定速轮张力控制装置的主视图,局部剖视。
图6为图5的右视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局部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3,拉丝定速轮减速电机12固定在机架1,拉丝定速轮2固定在拉丝定速轮减速电机12的输出轴上,拉丝定速轮减速电机12带动拉丝定速轮2转动。
见图3,拉丝轮电机8固定在机架1,其输出端安装拉丝轮电机带轮6,带轮6通过同步带7连接第一过桥带轮4,第一过桥带轮4和第二过桥带轮10安装在同一根过桥带轮轴11的两端,过桥带轮轴座5安装固定在机架1上。
见图2、图1,过桥带轮10通过同步带20连接上拉丝同步带轮19和下拉丝带轮21,上拉丝同步带轮19及下拉丝带轮21分别与上拉丝塔轮13及下拉丝塔轮15同轴安装,从而带动上拉丝塔轮13和下拉丝塔轮15转动。在所述上拉丝塔轮13以及下拉丝塔轮15之间安装拉丝模架14,在拉丝模架14与拉丝定速轮2之间安装有拉丝出口模17。所述拉丝定速轮2的下方分别装置有回线轮3以及拉丝定速轮2的张力控制装置16。图中9为机架的底座。
见图1,漆包线线材顺序张紧连接下述各轮的轮面:上拉丝塔轮13、拉丝模模架14、下拉丝塔轮15、拉丝定速轮2、回线轮3以及拉丝定速轮张力控制装置16的导轮23。
工作过程:
见图3,拉丝轮电机8转动,通过同步带7带动第一过桥带轮4、第二过桥带轮10转动。见图2,过桥带轮10通过同步带20与上拉丝带轮19和下拉丝带轮21同步转动,并通过张紧装置18张紧同步带20。当过桥带轮10转动,上拉丝带轮19和下拉丝带轮21也同时转动,从而带动上拉丝塔轮13和下拉丝塔轮15转动,通过上拉丝带轮19和下拉丝带轮21的直径差产生的速比实现拉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西玛梅达电工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西玛梅达电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10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