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9432.4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0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姜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晓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05 | 分类号: | A61K36/8905;A61P15/14;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乳腺 增生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
背景技术: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复旧不全引起乳腺结构不良的一种疾病,乳房增生症是乳房部的一种非炎症性疾病,好发于30-40岁妇女。病程长,发展慢。临床以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有时可有乳头溢液为特征。本病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其发生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量增多或相对增多。中医称本病为“乳癖”,临床辨证可分为肝郁疾凝,冲任失调两个证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具有价格低廉,疗效好,治疗时间短,不宜复发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瓜萎30g、皂角刺15g、枳实9g、全蝎6g、香附9g、川芎12g、赤芍15g、红花10g、橘叶12g。
本发明中的瓜萎: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消痈肿,润肠通便。《中国药典》中皂角刺:性味辛,温。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枳实:苦;辛;寒。归脾;胃;肝;心经。功效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全蝎:辛,平;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香附: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经。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橘叶:苦,平。疏肝,行气,化痰,消肿毒。为治乳房肿块常用药。上述各药合用,理气疏肝,化痰散结,诸症自除。
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本发明为汤药,水煎服。一煎加凉水500ml,浸泡1小时,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取汁150ml;二煎加热水500ml,武火煮沸后再文火续煎,取汁150ml,两遍药汁混合。早晚各服150ml,饭后2小时温开水送服。一日一剂,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寒凉食物。
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具有活血行气,化瘀、止痛,疗效好,治疗时间短,不宜复发的特点,有效率85%,治愈率6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瓜萎30g、皂角刺15g、枳实9g、全蝎6g、香附9g、川芎12g、赤芍15g、红花10g、橘叶12g。
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资料:本发明在临床上应用多年,有25例病人服用。均为已婚妇女。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者30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1年。
(二)诊断标准:乳房肿块,经前期肿痛明显,经后减轻,与月经周期明显相关。
(三)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乳房肿块消散,自觉症状消失。
好转:乳房肿块减小,自觉症状减轻。
未愈:服药前后病情无明显变化。
(四)治疗效果:服药15天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痊愈,重者两疗程痊愈。有效率85%,治愈率62%。
(五)典型病例:
1、王xx,女,36岁。两侧乳房肿块3年,月经来潮前胀痛,经后逐渐减轻。服用“乳癖消”、“逍遥丸”,治疗效果不显。服用本发明中药一疗程症状明显减轻。又服一疗程诸症消失而痊愈。
2、初xx,女,38岁。双侧乳房肿块胀痛已5年,月经前期加重,月经后期减轻,并伴有心烦易怒,曾用中西药治疗不见好转。服用本发明中药一疗程症状明显减轻。又服一疗程诸症消失而痊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晓红,未经姜晓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94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探测输液器滴壶内液滴的方法
- 下一篇:重力型养生治疗绑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