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编码的智能设备协议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9430.5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4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涛;陈兴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高新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邱奕才;禹小明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码 智能 设备 协议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协议解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编码的智能设备协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各种管理系统通常都会接入一些开关电源、电表、智能空调、发电机组、UPS、节能等智能设备来采集数据,而采集到的数据往往都要经过一些解析及处理才能被识别,分析数据并做相应的控制;进而呈现或者保存在数据库中,并且不同的智能设备采用的通讯协议和对应的参数信息也不同。解决该问题一般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智能设备和不同协议编写不同的解析模块,即每一类不同的智能设备都与一段协议解析程序相对应;这种办法实现简单,但缺乏灵活性,例如在基站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中,一个系统中可能会接入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协议类型的智能设备,这样该系统就要事先开发这上百种的协议解析,源代码也会有上百套,如果日后增加或者修改一个功能,就要修改上百套的代码,工作量比较大,任务也比较繁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编码的智能设备协议处理方法,该方法针对不同的智能设备只需编辑与之对应的解析配置文件即可,灵活性大,同时减轻了日后的维护上百套的代码的工作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编码的智能设备协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读取对应的智能设备的协议解析编码配置文件,存放于程序的内存解析结构体中;
步骤2:循环下发采集命令,等待接受返回数据包;如果超时还未接受到,就循环下发另外一条采集命令跳转到步骤2;如果有数据接收进入步骤3;
步骤3:单个参数解析:根据可编码的协议解析编码配置文件的逐个参数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逐个解析,如果遇到是一个循环解析入口,进入步骤4;
步骤4:进入递归循环解析函数;该函数根据可编码的解析规则解析采集到的返回数据包;该函数入口是返回的数据包的起始地址,首先根据读取到协议解析编码配置文件的参数信息,对数据包进行取数据解析,如果遇到一个循环解析入口进入步骤4;否则继续解析;
步骤5:根据可编码的解析规则,确定了该编码解析信息在数据包的绝对地址、及解析长度、数据转化规则、对应编码等解析规则,由此解析出该项目的具体数据信息;根据对应的规则判断是否为下一循环解析的入口,如果为循环解析入口跳转到步骤4;如果是本次循环的最后一个解析数据,则保存数据、上送监控中心或后续处理操作,退出本次循环;
步骤6:判断是否为本次协议包的最后一个解析数据,如果不是,在此进入步骤4,进入循环解析,否则退出递归循环解析函数,进入步骤2。
上述可编码的智能设备协议处理方法中,所述循环解析入口为协议中有n个参数或者用户自定义数为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编码的智能设备协议处理方法中,各种类型的智能设备的代码只有一套,而将各种类型的智能设备的协议解析抽象成一种可编码的智能设备处理模式,这样针对不同的智能设备只需编辑与之对应的解析配置文件即可,解析代码是兼容处理这种抽象出来的解析模式,如以后需要增加个别参数的解析或者控制,只需编辑对应的配置文件就可以了,采用本发明方法除了不仅减轻了日后的维护上百套的代码,而且用户可以得到最大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处理方法实现原理图;
图2 为本发明处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是通过一种可编码的智能设备协议处理模式,来提高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在部署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只需要开发一个固定的智能设备协议解析模板(应用程序),然后附加上需要解析的智能设备的配置文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接入多种协议类型的智能设备,只需根据该智能设备的通信协议配置对应的解析配置文件即可,和固定的解析模板结合即可完成该智能设备的解析,不需要重新开发新的应用程序解析模块(编程语言C,C++),方便简单,也节约了开发和维护成本,图1为实现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高新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高新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94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