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79359.0 | 申请日: | 2011-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3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千崎大辅;水野博光;古贺进一;西田耕太;服部真也;橘克晴;荻野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1H13/52 | 分类号: | H01H13/52;H01H13/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段迎春 |
| 地址: | 日本爱知县丹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装置 | ||
1.一种开关装置,具备:
非可动部件,其配置在开关部件和操作体之间,所述开关部件配置在基板上,所述操作体以能够被进行按压操作的形式安装在筐体中,所述非可动部件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形成在与所述开关部件对应的部位上;和
弹性部件,其包含安装于所述非可动部件的表面上的第1表面、和位于该第1表面相反侧的第2表面,
被按压操作的所述操作体通过所述弹性部件使所述开关部件接通,
在所述操作体的按压操作被解除时,通过所述弹性部件的反作用力使所述操作体恢复到初始位置上,所述开关部件被关闭操作,
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具备支承所述操作体的突起部,该突起部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2表面的、与所述非可动部件的所述表面对应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包含与所述开关部件对应的至少一对突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体没有被按压操作时,所述突起部以压缩状态抵接在所述操作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体被操作时,所述突起部进一步被所述操作体的表面和所述非可动部件的所述表面弹性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具备圆顶状的膨出部,该膨出部形成在与所述开关部件对置的位置上、且向所述操作体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操作体的边缘对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可动部件包含由硬质树脂形成的支承部件,
所述开口部为形成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孔,
所述弹性部件以将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孔覆盖的形式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为锥形突起,其具有较细的前端和较粗的基端,
在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基端上形成有向所述按压方向扩展的圆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为包含隔膜部分和非隔膜部分的层状部件,所述隔膜部分形成在与所述开关部件以及所述非可动部件的所述开口部对应的位置上,所述非隔膜部分直接与所述非可动部件的所述表面接触,
所述突起部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2表面的所述非隔膜部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部件为多个开关部件,
所述隔膜部分为与所述多个开关部件分别对应的多个隔膜部分,
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突起部包含:
与所述弹性部件的边缘相邻的多个第1突起部;和
形成在所述多个隔膜部分的中间位置上的多个第2突起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93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