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中草药包的配方及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110377110.6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0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葛志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志奎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P31/00;A61P39/02;A61P3/04;A61P1/14;A61P9/12;A61P3/06;A61P3/10;A61P1/16;A61P29/00;A61P15/00;A61P35/00;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中草药 配方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配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中草药包的配方及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中草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中医学把天地人视为一体,善于从根源上去分析疾病,善于调动人体内的正气,扶正祛邪,因而,体弱多病者,只要调养得当,往往可以由弱变强。中医主要以动植物为主要原材料,所以中医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很低。
直至目前中草药一般都是对症下药,对待不同的症状中医师会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熬制,再让患者饮用,直至症状消除为止。
但是熬制中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如果不小心,就会导致药物失去本身的效果,达不到真正治疗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多功能中草药包的配方及制作工艺,它通过贴敷肚脐、沐浴、佩戴、闻香等方法促使中草药粉经皮肤穴位吸收,即能对体表消除炎毒、杀病菌,又能由表及里消除体内宿毒,还能激活人体潜在生理本能,自然消除毒菌病源。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的配方组成为:砂仁10g、白矾10g、香草10g、虫草10g、艾草10g、益母草10g、沉香10g、檀香10g、降香10g、夜来香10g、麝香10g、藏红花10g、炮山甲10g、马尾千斤草10g、老虎须草10g、蛤蚧10g、不老草10g。
它的制作工艺为:将配方组成中的中药进行筛选,筛选完毕后晒干,晒干后将中药均匀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粉碎至细粉后进行包装即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即能对体表消除炎毒、杀病菌,又能由表及里消除体内宿毒,还能激活人体潜在生理本能,自然消除毒菌病源;用于瘦身、减肥、增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脂肪肝、风湿骨痛、妇科炎症、肿瘤等均有康复养生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的配方组成为:砂仁10g、白矾10g、香草10g、虫草10g、艾草10g、益母草10g、沉香10g、檀香10g、降香10g、夜来香10g、麝香10g、藏红花10g、炮山甲10g、马尾千斤草10g、老虎须草10g、蛤蚧10g、不老草10g。
它的制作工艺为:将配方组成中的中药进行筛选,筛选完毕后晒干,晒干后将中药均匀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粉碎至细粉后进行包装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贴敷肚脐、沐浴、佩戴、闻香等方法促使中草药粉经皮肤穴位吸收,消除体表毒素和病菌的同时通过皮肤、肚脐、鼻腔吸收,消除体内微循环毒素,激活人体潜在的自动自然排毒功能,自然自愈功能,达到激发辟谷潜能,抗饥饿,并增强脏腑生理本能,平衡阴阳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志奎,未经葛志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7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篮框杀菌罐的上盖结构
- 下一篇:无篮框杀菌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