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雨水收集的浮阀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6806.7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3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陆斌;王彪;李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31/18 | 分类号: | F16K3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雨水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水池进水管道的阻流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设在蓄水池进水管道的用于雨水收集的浮阀。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国内城市生活生产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亟需开发新的水资源。其中,雨水资源便是潜在可利用的水资源之一。在降雨量较多的区域,通过收集可利用的雨水资源,经存储净化后回用,可以节省大量优质自来水。并且,城市区域收集利用雨水还有利于降低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由于降雨的偶然性和不均匀性,通常需要使用较大容积的蓄水池收集雨水。且雨水一般通过自流的方式流入蓄水池,因此当降雨量达到或超过蓄水池设计容积时,系统应有效地阻止或关闭进水,使多余的雨水通过蓄水池前端的溢流管进行旁通排放。当雨水蓄水池设置于建筑地下室内时,此时雨水进水管标高明显低于地面,超出蓄水池容积设计能力的大雨或暴雨无法被有效阻止,通过雨水进水管进入蓄水池,造成满溢,甚至可能使地下室淹水,造成不良后果。为避免这种情况,目前一般做法是,设置排水泵,利用自动控制系统高开低停自动启动水泵排出多余的雨水量,或设置电动阀门利用液位自控系统,即高水位时自动关闭阀门,阻止雨水继续进入蓄水池。这些措施一定程度地减少了溢流的危害,但增加了雨水收集利用的建设维护成本,且由于设备自控系统控制环节较多,故障隐患多、可靠性差,工程实践中雨水蓄水池溢流造成危害事件仍时有发生,影响了业主收集利用雨水的积极性。
针对雨水收集利用存在的某些困境,方兴未艾的雨水利用市场迫切需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的能用于雨水蓄水池的浮阀装置,即在蓄水池满水状况下,能有效、可靠地阻止过剩的雨水持续进入,避免溢水事故。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浮阀装置,也有不少专利技术,如张恒钦“设有带动杆的可调式浮球阀”(200410093279.9);杨召泽“一种浮球阀”(200610124068.6);陈杰明“浮球阀”(01136055.0);李希云“常闭式水位浮球阀”(200410055557.1);吕渭清、张兼程“凸轮浮球阀”(92108416.1);徐林根、解德扣“分流式浮球阀”(97101528.7);江文俊“顺向截止浮球阀”(92103036.3)等,这些专利大多用于压力供水管,进水管口径较小,装置主要由浮球、杠杆和阀体等组成,为了满足良好的封堵效果,常常浮球较大,并为外置式,与杠杆等组成的传动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雨水收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进水管道管径大、压力小和流量大,需在蓄水池满水时考虑有效的截止或阻流措施,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用于雨水收集利用口径大于DN300mm的浮阀产品,也无相应专利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雨水收集的浮阀,该浮阀可根据蓄水池水位自动启闭,避免大雨或暴雨期间蓄水池大量溢流事故的发生,进而提高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雨水收集的浮阀,包括滑动管、进水口、出水口和浮块,所述的滑动管垂直设置,滑动管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用于限定浮块位置的限位件,所述的滑动管一侧设有进水口,与该进水口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的浮块设在滑动管内,紧贴滑动管内壁,并可沿内壁上下浮动。
当水位较低时,浮块位于滑动管的下部,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阀门处于打开状态,当水位升高时,浮块随水位上浮,封闭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通道,使阀门关闭。
所述的滑动管的截面为圆形或矩形,所述的浮块配合滑动管的截面形状采用圆柱体浮块或长方体浮块。
所述的浮块为轻质材料制成的实心浮块或不锈钢板焊接制成的密封空心浮块。
所述的进水口设有连接法兰,用于连接蓄水池的进水管道。
所述的限位件为挡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构造简单,成本低廉,大大节省了雨水利用工程的成本,有利于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的广泛实施。
2、蓄水池内水体的浮力作用,根据水位高低自动启闭,省去了复杂的自控系统,且其运行稳定性、可靠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68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学生两用手暖手套
- 下一篇:茶杯式蚊香燃烧支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