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6682.2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8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谷俊杰;滕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6F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集装 箱式 数据中心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是使用双排的机架设计方式,增加了服务器的数量,提高了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性能。同时使用了一种UPS-HUB冗余功能模块,最大限度的使用UPS的资源,方便服务器的增容。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数据中心是把机柜设备放置在建筑内的。建筑本身的建设周期长、施工成本高、适应性差。根据全球范围内的统计数据,传统的数据中心从规划设计到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平均需要12至22个月。空调、配电、线缆等基础设施一旦施工完成便很难扩容和改造。而数据中心支持的大多数业务、服务却是日新月异,其发展之迅猛,以至于资深的分析师也难以估算出未来的计算和存储容量的增长,数据中心往往在3年后便变得难以适应业务的要求。如何让数据中心能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IT业务的增长,实现灵活扩容的问题。同时这种容量的扩展方式还必须是成本低廉的、高效率的。为解决这一问题集装箱数据中心就应运而生了,提出短短的几年里就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集装箱内部空间是有限的,在狭小的空间内,如何提高机柜的密度,按人机工效学的原则安排维护人员的活动空间,都是较为棘手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密度的集装箱数据中心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在集装箱内设置四个模块来实现,包括:双排机架功能模块设计、UPS-HUB冗余功能模块设计、服务器单面维护功能模块设计和主板镜像功能模块设计,其中:
双排机架功能模块设计:双排机架排放就是在集装箱内排放两排的机架,机架中间留有维护通道用于设备安装和服务器维护,同时提高单位体积内数据中心的性能;
UPS-HUB冗余功能模块设计:将原有的UPS分成多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其工作的极限,增加数据中心的性能时直接更换工作性能更高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并联使用,这样就不会为使用中再增加UPS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服务器单面维护功能模块:该模块是在服务器和机架的上实现的,当数据中心建立后,在机架和服务器设备上加以改进,包括两个方面,1)在两个机架的底部设置有滑轨,通过滑轨整体移动机架以调整维护通道的空间;2)机架中间设置维护通道,维护通道也是主通风道,两个机架与集装箱两侧壁之间的空间为侧通风道,通过移动机架调节维护通道和通风道的空间来实现对整个计算中心的设备维护和通风;滑轨底部与集装箱固定,滑轨上部与机架滑动连接,机架的底部还设置有锁止机构,机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锁止机构将机架与滑轨锁定。
主板镜像功能模块:使用双排机架设计,机架的宽度就会减小,所以以前的服务器长度不能装进去,所以要设计较短的服务器,在这种服务器里使用主板镜像设计,就是在同一个机箱里使用两个主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改变机架的排放方式、服务器的结构等提高了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各设备排放密度,实现了高密度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提高了数据中心单位体积内的运算和存储的能力,节约了成本方便了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UPS-HUB冗余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主板镜像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的高密度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法,可分为四个模块实现,分别是双排机架功能模块、UPS-HUB冗余功能模块、服务器单面维护功能模块、主板镜像功能模块。
双排机架功能模块:传统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内部机架的排布是单列的,即一排排列,两侧留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过道,便于装配人员和维修人员对服务器的安装和维护,同时这样也可以减少制冷的压力,但是所容纳的服务器的数量就少了。双排机架排放就是集装箱内排放两排的机架,机架中间留有维护通道用于安装和维护服务器,可以加大的提高单位体积内数据中心的性能。
UPS-HUB冗余功能模块:这是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在原有的UPS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将原有的UPS分成多个模块,及模块化,每一个模块都有其工作的极限,要增加数据中心的性能时可以直接更换工作性能更高的一个或几个模块,这样就不会有因增加UPS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66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