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复土壤中Pb污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6181.4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3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侯晓龙;马祥庆;蔡丽平;吴鹏飞;刘爱琴;周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土壤 pb 污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方法,属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利用重金属Pb的超富集植物金丝草(Pogonatherum crinitum)修复Pb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重金属Pb污染土壤面积大、影响范围广、毒害作用隐蔽,而且不能被土壤微生物所分解,容易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甲基化合物,甚至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重金属Pb污染治理主要采用客土法、淋溶法、施用化学改良剂等物理和化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费用昂贵,只能小面积应用,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含污染物Pb的土壤上种植金丝草,通过金丝草根系大量吸收污染土壤中的Pb,并将其转移至地上部器官,当植物长到地上部生物量最大时,将植物地上部器官从污染土壤上移走,从而实现除去土壤中污染物Pb的目的。本发明利用超富集植物金丝草治理Pb污染土壤,具有费用低廉、可操作性强、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不引起二次污染、且对防止污染土壤风蚀、水蚀均有良好的效果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复土壤中Pb污染的方法,这是一种既经济高效又能达到较好治理效果的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重金属Pb污染区域种植金丝草,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将老株挖起,分成数小丛,每丛有苗5-6根,按株行距20cm×15cm开窝,每窝栽1丛,盖土,压紧。栽后第1年冬季收1次,以后每年的6月和10月各收获1次,割取地上部分,进行Pb的冶炼提取。以后如此反复每年分株法繁殖1次。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1)降低Pb污染土壤的修复成本;(2)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原位修复,不打扰土壤,不会引起二次污染;(3)对防止污染土壤风蚀、水蚀均有良好的效果。
本发明保种方法可用于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土壤生态恢复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将老株挖起,分成数小丛,每丛有苗5-6根,按行株距20cm×15cm开窝,每窝栽1丛,盖土,压紧。栽后第1年冬季收1次,以后每年的6月和10月各收获1次,割取地上部分,进行Pb的冶炼提取。以后如此反复每年分株法繁殖1次。
实施例2:
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将老株挖起,剪去地上部分(保留2-3cm)后将根分成数小丛,每丛5-6根,按行株距20cm×15cm开窝,每窝栽1丛,盖土,压紧。生长5-7个月后收割地上部分,然后焚烧回收Pb。
实施例3
金丝草地上部分Pb的绝对含量达1231.8 mg·kg-1(大于1000 mg·kg-1),根中Pb的绝对含量达934.11 mg·kg-1,地上部分明显高于根中的Pb含量,转运系数为1.32(大于1),吸收系数为0.313,并且能够忍耐较高浓度的土壤Pb的毒害。可见,金丝草对重金属Pb具有较强的转运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土壤中的Pb带走并转移到地上部分,符合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
注:转运系数是指植物地上部某元素浓度与其地下部相应元素浓度之比,反应了植物对重金属从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转移的能力;吸收系数(也称生物富集系数)是指植物地上部某元素浓度与土壤中相应元素浓度之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61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搅拌车整体式挡泥板支撑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催化剂散堆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