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耐腐蚀铜基合金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75573.9 | 申请日: | 2011-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1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汪耀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三旺洁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9/04 | 分类号: | C22C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 地址: | 31518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腐蚀 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腐蚀铜基合金。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铜制品中,广泛应用的是锌白铜,因具有美丽的外观、面高温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广泛使用。但现使用的,这类铜合金中虽然化学活波性要比铁等金属低,但应用在水管或水龙头及铜阀时,也一样会发生腐蚀。因此有技术采用将铜合金中加入镍来提高抗腐蚀性能。因此开发出镍白铜,该铜合金在抗腐蚀性能方面有极大的提高,但也有无法克服的缺点,就是该铜基合金中使用的镍的量相对较高,在合金总量的5%以上。因镍的价格与铜相比要高8-12倍,虽然能够实现抗腐蚀性但成本也相对较高。
开发一种能够高抗腐蚀性能并成本相对较低的铜基合金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发明人依靠在本领域的多年经验,经过坚苦努力,提出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的铜基合金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保证铜基合金的具有耐腐蚀性能前提下放弃镍的使用量,有利于环保的合金材料。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耐腐蚀铜基合金,该合金中按重量百分比包含有37.5-39%的锌,1.0-2.5%的铅,0.5-1.5%的铝,0.005-0.01%的硼以及余量的铜。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铜基合金中按重量百分比包含有38-39%的锌,1.5-2.0%的铅,0.5-1.0%的铝,0.005-0.01%的硼以及余量的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发明,停止了镍的使用量,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该合金同镍白铜的性能相比较,具有高抗腐蚀性能,在合金中不再使用镍,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所提出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而不能用于解释为是对本发明限制。
实施例1
一种新型耐腐蚀铜基合金,该合金中按重量百分比包含有37.5%的锌,1.0%的铅,1.0%的铝,0.01%的硼以及余量的铜。在本发明以下所提出的实施例中,除各元素所占的百分比不同外其它方面均相同。所述合金的制造过程是,将按比例称重的锌、铝和铜放入熔化炉中,在1050-1200摄氏度范围内熔化,然后加入铅,硼,在保温850-950摄氏度的情况下进行后续工艺。
将依此配比生产的铜基合金,在冷却后同现有的镍铜或锌铜合金在物理性能相同,在抗腐蚀方面要强于现有的镍铜或锌铜。
实施例2
在本发明中,最佳的材料配方为实施例2。
一种新型耐腐蚀铜基合金,该合金中按重量百分比包含有38%的锌,1.5%的铅,1.5%的铝,0.005%的硼以及余量的铜。所述合金的制造过程是,将按比例称重的锌、铝和铜放入熔化炉中,在1050-1200摄氏度范围内熔化,然后加入铅,硼,在保温850-950摄氏度的情况下进行后续工艺。将依此配比生产的铜基合金,在冷却后同现有的镍铜或锌铜合金在物理性能相同,在抗腐蚀方面要强于现有的镍铜或锌铜。
实施例3
一种新型耐腐蚀铜基合金,该合金中按重量百分比包含有38.5%的锌,2.0%的铅,0.5%的铝,0.008%的硼以及余量的铜。所述合金的制造过程是,将按比例称重的锌、铝和铜放入熔化炉中,在1050-1200摄氏度范围内熔化,然后加入铅,硼,在保温850-950摄氏度的情况下进行后续工艺。将依此配比生产的铜基合金,在冷却后同现有的镍铜或锌铜合金在物理性能相同,在抗腐蚀方面要强于现有的镍铜或锌铜。
实施例4
一种新型耐腐蚀铜基合金,该合金中按重量百分比包含有39%的锌,2.5%的铅,0.8%的铝,0.01%的硼以及余量的铜。所述合金的制造过程是,将按比例称重的锌、铝和铜放入熔化炉中,在1050-1200摄氏度范围内熔化,然后加入铅,硼,在保温850-950摄氏度的情况下进行后续工艺。将依此配比生产的铜基合金,在冷却后同现有的镍铜或锌铜合金在物理性能相同,在抗腐蚀方面要强于现有的镍铜或锌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三旺洁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三旺洁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55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