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热致相分离制备编织管增强中空纤维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5103.2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0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康;万灵书;黄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71/06 | 分类号: | B01D71/06;B01D67/00;B01D6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热 分离 制备 编织 增强 中空 纤维 方法 | ||
1.一种低温热致相分离制备编织管增强中空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质量比为1∶9~4∶6的聚合物和稀释剂加入搅拌釜中混合均匀,加热至60~150℃,充分搅拌至混合体系成均相溶液后,静置脱泡,制成铸膜液;
(2)铸膜液在0.1~0.4MPa压力下通过环状纺丝头外孔挤出,涂覆于以0.5~18米/分钟的速度通过环状纺丝头内孔的编织管表面;
(3)涂覆有铸膜液的编织管经过0~10cm空气间隙后,浸入0~20℃的冷却浴中发生热致相分离,继而在10~40℃的萃取剂中去除稀释剂,卷绕得到编织管增强中空纤维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热致相分离制备编织管增强中空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为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聚砜、聚醚砜、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醋酸纤维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热致相分离制备编织管增强中空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释剂为溶剂与非溶剂的混合物,所述的溶剂与非溶剂的质量比为4∶6~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温热致相分离制备编织管增强中空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磷酸三乙酯、环丁砜、二甲基砜、二苯甲酮或它们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温热致相分离制备编织管增强中空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溶剂为丙三醇、乙二醇、环己醇、三甘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温热致相分离制备编织管增强中空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溶剂为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400或6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热致相分离制备编织管增强中空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管为腈纶编织管、锦纶编织管、丙纶编织管、涤纶编织管、氯纶编织管、维纶编织管、氨纶编织管或玻璃纤维编织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热致相分离制备编织管增强中空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浴为水与溶剂的混合物或水与非溶剂的混合物,其中水的质量百分比为50~1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热致相分离制备编织管增强中空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萃取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51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应力微薄膜生物传感器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