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络节点选择方法、基站和移动站在审
申请号: | 201110375084.3 | 申请日: | 200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4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林贞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
主分类号: | H04L29/02 | 分类号: | H04L29/02;H04W36/08;H04W36/1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陈依虹;周亚荣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通信 系统 核心 网络 节点 选择 方法 基站 | ||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络节点选择方法、基站和移动站。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中多个基站和多个核心网络节点被分布在多个区域中,其中源基站或移动站在移动站的切换过程中向目标基站发送用于选择核心网络节点的信息。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8月23日、申请号为200710146137.8、题为“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络节点选择方法、基站和移动站”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络节点选择方法以及用于其的基站和移动站,更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在与移动站的移动相关联的切换(handover)时选择核心网络节点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3GPP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写为LTE)的移动通信系统针对如图8所示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意图构建这样一个系统,该系统通过减小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传输延迟来实现比现有系统更高吞吐量的数据传输。
在该体系结构中,当基站(eNode B21至23)的小区较小时,例如处于城市地区时,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移动站(用户设备或UE)在基站之间的移动大大增加了从基站发送到核心网络节点(CN节点11或12,以下简称为CN节点)的切换信号。因此,可能会向核心网络(CN)施加过度的信号负荷。为了减小CN节点上的切换信号的负荷,考虑了源基站(源eNode B)和目标基站(目标eNode B)之间的切换信号的直接交换。
另外,如图9的示出切换期间的操作的序列图所示,当移动站从由源基站覆盖的小区移动到由目标基站覆盖的小区并且源基站执行切换时(S1),如果通过利用目标基站从源基站接收的切换信号(“切换请求”消息)S2而成功切换,也就是说,如果目标基站与移动站建立了通信连接(S3至S7),则只要目标基站向CN节点发送一个被称为“切换完成”的信号S8就能完成切换过程。
信号名“切换完成”只是一个示例:该信号也被称为“路径转换”、“绑定更新”等等,所有这些都认为是指同一信号。
在接收到“切换完成”信号后,CN节点将移动站的路径从源基站转换到目标基站。这样,由于切换而引起的CN节点上的信号和处理的负荷可得以减小。
参考图9更详细描述这一点,S9表示接收到“切换完成”信号S8的CN节点11将移动站的路径从源基站转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在该过程之后,CN节点11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完成AcK(确认)”信号S10。在接收到信号S10后,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送“释放资源”信号S11,并且响应于信号S11,源基站释放为UE分配的无线电资源。资源的释放被利用“释放资源指示”信号S12通知给CN节点11,以完成切换过程。这样,由于切换引起的CN上的信号和处理的负荷可得以减小。
在CN节点和基站的层级结构中,为了防止由于核心网络中一个CN节点的系统故障而导致其所覆盖的宽区域中服务不可用,提出了这样一种配置,其中CN节点11、12和作为基站的eNode B 21至23以网格配置彼此相连,使得即使CN节点之一发生故障,其他的CN节点也可取代它来继续提供服务,如图8所示。该网格配置被称为“S1-Flex”,它是从3GPP TR23.236 V6.3.0(2006-03)(非专利文献1)中了解到的。“S1”表示S1接口,该S1接口是CN节点和基站(eNode B)之间的接口,而“S1-Flex”过去在LTE系统之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被称为“Iu-Flex”。
在具有S1-Flex配置的基于LTE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一旦移动站连接到CN节点,一般就希望只要通信继续则不要改变CN节点。这是因为通过使随着移动站的移动而执行的CN节点之间的切换达到最低限度可以减少由于切换引起的通信中断,并且还因为对于诸如数据通信这样的非实时服务通信,希望长时间地维持通信路径。
现有的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即使当移动站在基站之间移动时该功能也能防止音频的不连续或中断。但是,上面提到的新的LTE系统被设计为构建没有软切换的体系结构,因为维持软切换功能会使系统复杂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未经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50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静电除尘器作为二次除尘器的干熄焦装置
- 下一篇:稻壳碳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