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及其屏幕解锁界面生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74441.4 | 申请日: | 2011-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7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房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G06F3/04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爱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92 | 代理人: | 罗水江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及其 屏幕 解锁 界面 生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的移动终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屏幕解锁界面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使用的逐步普及,手机屏幕解锁方法近年来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最初的按键机是通过按键组合进行解锁;而触摸屏手机是按照固定轨迹进行触摸操作,把解锁元素向目标区域移动,填充空白区域等多种解锁方式;同时,根据人体特征进行手机解锁,如利用人脸,指纹,声音等特征识别来解锁也逐渐成为已有技术而被公众知晓。另一方面,手机经过长期发展已经集成了大量的传感器,如光线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等等。这些传感器能够感知手机的外界环境特征报告给用户,或捕捉到用户的一些动作反馈给手机。
这些屏幕解锁方式的立足点一般有三个方向:1.降低误解锁概率;2.提高解锁过程中的保密和安全性;3.提高解锁操作的用户愉悦度。
目前已有的手机屏幕解锁大都立足于对手机屏幕上特定形状,特定路径,特定位置或手机屏幕之外的元素进行判断来实施解锁操作。这些解锁方式显得较为死板,用户使用起来体验也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屏幕解锁界面生成方法,以改善用户在进行解锁操作时的体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屏幕解锁界面生成方法,上述方法为:
当用户需要解锁时,移动终端根据用户预设的解锁特征,获取上述解锁特征的当前值;
根据上述解锁特征及其当前值,生成解锁界面并显示给用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特征值获取模块、解锁界面生成模块;
上述特征值获取模块,用于在用户需要解锁时,获取用户设置的解锁特征的当前值;
上述解锁界面生成模块,用于根据上述解锁特征及其当前值,生成解锁界面,以及将解锁界面显示给用户。
本发明根据用户设置的解锁特征的当前值来生成解锁界面,而解锁特征为移动终端的内部或者外部环境特征,给用户解锁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娱乐效果,增强了用户进行解锁操作时的用户体验,同时使得用户在解锁过程中即可了解到相应解锁特征所反映的移动终端的内部或者外部环境的目前情况,并且丰富了用户的解锁方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屏幕解锁界面生成方法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以时间为解锁特征时的实施例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以位置为解锁特征时的实施例界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以温度为解锁特征时的实施例界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以噪音为解锁特征时的实施例界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移动终端优选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屏幕解锁界面生成方法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在锁屏状态下,检测到用户点亮屏幕;
步骤S02:根据用户预设的解锁特征,获取上述解锁特征的当前值;
解锁特征可以是移动终端的外部环境特征或者移动终端的内部特征,外部环境特征可以是光线强度、位置、温度或者噪音等等;内部特征可以是电量、信号强度或者时间等;
若解锁特征为光线强度,则移动终端通过光线传感器获取用户所在环境的当前光线强度值;
若解锁特征为位置,则移动终端通过定位功能获取自身的当前位置值;
若解锁特征为温度,则移动终端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用户所在环境的当前温度值;
若解锁特征为噪音,则移动终端通过音量传感器获取用户所在环境的当前噪音值。
只要移动终端支持相应的功能或具有相应的器件,即可使用相应的解锁方式。
步骤S03:判断是否在定时时间内获取到上述解锁特征的当前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06,否则,执行步骤S04;
步骤S04:提示用户当前解锁方式失败;
步骤S05:调用系统默认的解锁界面并显示给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44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热稳定性双层扩散阻挡层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酯交换法制皂和皂粉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