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子体克隆法繁育巨藻幼苗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3578.8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7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叶乃好;范晓;徐东;张晓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子体 克隆 繁育 幼苗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藻类繁殖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配子体克隆法繁育巨藻幼苗新方法。
背景技术:
巨藻被认为是进行海底植被恢复的首选大型藻类。巨藻由于体积庞大,生长速度极快,特别适合作为人工鱼礁的“配套藻林”来改善近海生态环境,我国原无巨藻分布,197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采用低温水运的方法从墨西哥成功地引进了一种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幼藻和配子体。研究人员通过对巨藻养殖生物学研究,结合我国海况条件的特点,建立了巨藻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体系,夏苗培育达到一定的数量,建立了筏式养殖技术。然而,受苗种繁育技术的限制,一些苗种培育过程中的关键性的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因而不能获得足量优质的苗种。王广策等发明了“用配子体克隆法繁育能源海藻-巨藻孢子体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0510046473.6,公开号:1865433),该发明通过把配子体粉碎后对粉碎液进行培育并进一步扩繁获得大量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体混合受精培养两周后获得巨藻孢子体,尽管该发明文本中记载在两周后有85-90%的配子体发育成孢子体,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雌雄配子体混合受精后3-10周内将有大量孢子体死亡,10周以后巨藻孢子体基本稳定,养殖海区温度适宜即可下海养殖,该发明的技术方案没有公开3-10周的培养条件,并且该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配子体粉碎后进行扩繁配子体,粉碎液中含有破碎细胞等及其它杂质影响扩繁的配子体质量,尽管通过进一步扩繁,但是最后能够获得的优质孢子体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子体克隆法繁育巨藻幼苗新方法,以解决优质巨藻幼苗不足,不能够满足养殖需要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配子体克隆法繁育巨藻幼苗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克隆与扩繁当游孢子发育到配子体阶段时,利用毛细管分离技术在显微镜下将一个雌细胞和一个雄细胞分别从雌雄配子体中分离,再利用克隆无性繁殖技术对雌雄细胞进行克隆,分别培育雌雄细胞使其发育成雌雄配子体并将配子体进行扩繁;
(2)受精当配子体扩繁到一定量时,将形成的细胞团分别用细胞捣碎机捣碎,将雌雄配子体进行混合,培育两周后雌雄配子体分别释放卵子和精子,自发受精;
(3)巨藻孢子体培育受精后的合子放进营养盐中进行培育,并控制温度和光照强度;受精后1-4周营养盐为在灭菌的海水中KNO31.8-2.4×10-4mol/L,KH2PO41.8-2.4×10-5mol/L,5-10周营养盐为KNO32.8-3.2×10-4mol/L,KH2PO42.8-3.2×10-5mol/L;受精后1-4周温度控制在8-11℃,5-10周温度控制在17-19℃;光照强度为:受精后1-2周10-20μEm-2s-1;受精后3-4周20-40μEm-2s-1;受精后5-10周40-80μEm-2s-1。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对克隆的雌雄细胞培育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光照强度为20-40μEm-2s-1,营养盐为在灭菌海水中:KNO31.2×10-4mol/L,KH2PO41.2×10-5mol/L。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扩繁过程中的温度在10-15℃,照强度为20-40μEm-2s-1,营养盐为:KNO31.2-1.8×10-4mol/L,KH2PO41.2-1.8×10-5mol/L,每周更换一次。
进一步,所述的巨藻孢子体培育过程中,1-4周营养盐每周更换一次,5-10周营养盐每周更换两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35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