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脊柱线圈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2722.6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5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H.哈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341 | 分类号: | G01R33/3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冉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线圈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施例涉及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脊柱线圈单元。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非侵入式成像技术,其可以用于显示患者体内的详细的组织结构。显示的组织结构可提供对各医疗生理情况的诊疗有帮助的有价值的信息。
MRI系统可包括三个部件或者子系统:具有主磁场的磁体,梯度系统和射频(RF)系统。通过磁体产生的主磁场对齐患者身体内的原子的核磁化。梯度系统通过相应对的梯度线圈空间性地改变主磁场,以使得待成像的断面层的位置可以精确定位。RF系统包括天线(例如线圈),其用于发送射频脉冲(例如发射线圈)和/或接收磁共振(MR)信号(例如,接收线圈)。射频脉冲产生翻转或者改变原子的核磁化的对齐的电磁场。当电磁场关闭时,原子核磁化衰退到主磁场内的原子的自然对齐,原子释放过度的储能。当原子释放过度的储能时,原子发出MR信号,该信号由RF系统的接收线圈接收并用于构造图像断层。在接收线圈中的信号强度取决于线圈中的激励量和距离待测量的物体的距离。
MRI系统可包括用于对患者不同身体部分成像而优化(例如,调整尺寸、形状以及位置)的RF线圈单元。脊柱线圈单元包括至少一个RF线圈,该线圈可以定位在MRI系统的患者台上以对患者脊柱成像。由脊柱线圈单元的RF线圈接收的MR信号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与RF线圈连通的电缆或者光缆传输。MRI系统的用户(例如,医生或者护士)物理附连(例如,插接)一个或多个电缆或光缆的连接器到相应的MRI系统侧连接器,以使得由脊柱线圈单元的RF线圈接收的MR信号传输到MRI系统用于进一步处理。如果除了脊柱之外的身体部分将被成像,用户可拔出脊柱线圈单元,转移脊柱线圈单元到存储位置并电连接另一RF线圈单元(例如,胸部线圈单元)到MRI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增大核磁共振成像(MRI)系统的用户可电连接或者光学连接以及物理附连脊柱线圈单元到MRI系统的速度,脊柱线圈单元包括远离脊柱线圈罩侧面延伸的连接器。脊柱线圈单元定位在MRI系统的患者台上并沿着相邻于或者物理接触相应的MRI系统侧连接器的MRI系统的患者台移动。可转动地附连到脊柱线圈罩的杆可以旋转到MRI系统中的相应的凹陷中以物理附连和电连接或者光学连接脊柱线圈罩的连接器和/或相对于MRI系统侧连接器固定脊柱线圈罩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RF线圈单元包括具有侧面的线圈罩、布置在线圈罩中的RF线圈、可移动地附连到线圈罩的杆和远离线圈罩的第一侧延伸的刚性的线圈连接器。线圈连接器与线圈罩的RF线圈连通。
在另一实施例中,脊柱线圈单元包括脊柱线圈罩和布置在脊柱线圈罩中的RF线圈。RF线圈配置为接收由通过脊柱线圈罩支撑的患者发出的磁共振信号。脊柱线圈单元还包括可转动地附连到脊柱线圈罩的杆和与脊柱线圈罩的RF线圈连通的物理连接到脊柱线圈罩的线圈连接器。杆可操作成旋转到MRI系统的支撑件中的相应凹陷中,以使得脊柱线圈罩的位置相对于MRI系统的连接器的位置固定。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线圈单元的使用方法,包括定位线圈单元在MRI系统的患者台上,所述线圈单元包括RF线圈。所述方法还包括电或者光学连接线圈单元到MRI系统并定位可转动地附连到线圈单元的杆到MRI系统的支撑件中的相应凹陷中,以使得电或者光学连接通过杆保持就位。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在未锁定位置的脊柱线圈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2示出在未锁定位置的脊柱线圈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示出在锁定位置的脊柱线圈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顶视图;和
图4示出线圈单元的使用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将信号从本地线圈导出到核磁共振成像(MRI)系统中,本地线圈的插头与线圈的罩直接结合。对应的插头面板固定地安装在MRI系统的患者台上。患者台的轮廓关于插头面板居中本地线圈。线圈在台上水平推入到插头面板中并在肘节杆的帮助下牢固地锁定到插头面板(例如,直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公司,未经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27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