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轿厢链式循环电梯-楼梯复合垂直交通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1935.7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0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本林;王琼;刘溪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福驰电动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12 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轿厢 链式 循环 电梯 楼梯 复合 垂直 交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水准的提高与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与电梯在世界各地快速普及。电梯技术发展至今,传统电梯技术已经比较完善。电梯无论是在四大空间(机房部分、井道及地坑部分、轿厢部分、层站部分还是在八大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都具有成熟的规范与标准,这些似乎为的体积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不错的基础。
通常情况下,每个电梯井仅仅安装一部电梯。随着楼层的增高,普通电梯的单位建筑面积垂直交通效率逐步减低,并且使高层建筑的居民或用户用于垂直交通的时间被延长,显得不方便。
在成熟的电梯技术基础上,多年来人们在多轿厢电梯方面进行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多份专利申请,例如zl200710137147提出了《多轿厢电梯》,近年来有更多的专利申请提出了多轿厢电梯的方案,这些专利包括zl200920225007与zl2009 2022 50078等。近年来,还有人还将多轿厢电梯做出了3代分类:第1代循环式多轿厢电梯系统“是将多台轿厢安装于巨型链条上,循环运转,由此原理派生出来的其他多种运行方式。这种系统非常笨拙,一停全停,一动全动。”第2代循环式多轿厢电梯系统“是将多台轿厢用多条缆绳两台一组串联置于垂直循环井道内运行,它克服了第1代系统的一些缺点。在这种系统中,虽然轿厢之间有一定间隔,但轿厢之间相互无法超越,遇到较大客流量时会造成井道内的拥堵。” 第3代循环式多轿厢电梯系统“与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相比,从起点上乘客(几分钟后第2辆汽车发出,几分钟后第2台轿厢开始搭载乘客),途中各站上下乘客,至终点下完乘客后返回循环运行有些类似,但又不尽相同。循环式电梯系统会在几个高峰时段将大量人员从1层或出发层输送至各楼层,或从各楼层收集人员运送至1层或到达层”。
尽管人们为开发多轿厢电梯做出了广泛的努力,然而,人们在提高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效率方面的进展并不尽如人意。虽然做出了复杂的分类,但是事实上没有任何种类的多轿厢电梯投入了商业运行,所以这种分类没有实际意义。进行多轿厢分类的人们推崇个轿厢可以做相对独立运行的多轿厢电梯。这种能够做独立运行的多轿厢电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线电机驱动技术,然而,直线电机不但技术不够成熟,缺少大规模商业应用的范例,而且价格高,可靠性低,能否在电梯行业中使用的问题还远没有答案。所以,提出与完善具有实用意义与商业价值的多轿厢电梯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无论它是用绞索还是用直线电机驱动的。
本发明在已经具有的电梯技术基础上,提出一种可以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多轿厢电梯设计。
发明内容
多轿厢链式循环电梯主要包括驱动矩形11与12,混凝土支撑结构2,轿厢3与层站4以及楼梯5以及楼层6等部分组成。
在混凝土支撑结构2(包括21与22)上设置两个平行并且对齐的的由套筒式链条111组成的驱动矩形11与12,驱动矩形的长边11A和12A与水平面垂直,短边11B和12B与水平面平行。驱动矩形11(或12)用四个安装在混凝土支架2底部21与顶部22的四个链轮112固定驱动矩形11与12的四个顶点,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包括有动力的113驱动链轮。两个驱动矩形11与12夹持空间为轿厢3循环运行的通道,驱动链轮的电器与机械均在两个驱动矩形夹持的空间以外。动力113机构应包括电动机,减速(或变速)机构,以及测量与控制装置。上述驱动矩形11与12也可以称为驱动平面,或者驱动四边形。但考虑到邻边垂直,对边平行的特点,似称为驱动矩形最为恰当。
驱动链轮112的动力控制系统控制两个驱动矩形11与12中的链条111同步运行。轿厢3顶部设有支撑横杠31,横杠31的两端311核312分别装入两个驱动矩形中位置相同的链条111的套筒中,横杠31通过吊座321、322与轿厢3连接,横杠31可以在吊座32(321,322)中转动。轿厢3随两个驱动矩形11与12同步运动而运动。由于横杠31安装在链条111的套筒中,可以方便地通过链轮112而不发生冲突。
驱动链轮112的安装高度位置根据相邻轿厢间链条长度与驱动矩形11水平边的长度之差决定。简单而言,顶部链轮与顶部层站之间的高度差为相邻轿厢间链条长度与驱动矩形水平边的长度的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福驰电动车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福驰电动车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19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