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茉莉插条水培生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1605.8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9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邓衍明;叶晓青;佘建明;汤日圣;童红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素卿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茉莉 插条 水培 生根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茉莉插条水培生根的方法,涉及中国著名花卉茉莉的扦插繁殖和无土栽培,属于新型设施栽培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茉莉[Jasminum sambac Aiton]又名茉莉花、茶叶花,为木樨科素馨属常绿直立或攀援状灌木。茉莉早在17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从亚洲西南部传入我国,最早栽培地在海南及两广和福建的沿海地区,然后渐次北上直到长江流域。因其株型玲珑,枝叶繁茂,叶色如翡翠,花朵似玉铃,且花多期长,香气清香而持久,浓郁而不浊,被世人誉为花树中的珍品、“天下第一香”(董利娟,2001)。茉莉有广泛的用途,具有较高的观赏、茶用和药用价值,茉莉花除直接用于熏制花茶外,还可提取浸膏和精油用于香料工业,是高级日用化妆品香精和优质香皂精的主要原料之一,尤其是配制高级香水香精的重要原料。茉莉花可盆栽或作花篱观赏,也常作襟花佩戴或花篮装饰,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国内大面积栽培茉莉的除福建、广东、广西外,还有浙江、台湾、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主要是用于窨制茉莉花茶和盆栽观赏,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茉莉花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国家(董利娟,2001)。虽然有报道对茉莉的组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但至今无法通过愈伤组织分化成苗,故真正意义上组培快繁体系仍未建立(赵玉宏,2008;孙艳妮,2009);再加上茉莉的生殖障碍严重,结实率极低或基本不结实(董利娟,2001;孟祥静等,2009),故目前茉莉的繁殖只能以扦插或分株的方式进行。
花卉水培是以水为基质的一种新兴栽培方法,可集观叶、观根、赏花、赏鱼等于一体,且具有整洁、便于管理和工厂化生产诸多优点,故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郭世荣,2003)。虽然水培技术已经在众多花卉上取得了成功,但在茉莉上尚无报道。众多研究表明,由于土生根缺乏类似于水生根的通气结构或组织,导致其无法在水中存活(孔妤等,2009;赵兰枝等,2010)。因此,为了成功地进行茉莉的水培,必须获得大量具有水生根的小苗。如果能够通过使用合适的装置、合理的修剪、正确的消毒并结合科学的激素处理和养护等技术措施,快速获得大量水生根系发达的扦插苗,将是我国茉莉栽培取得重要突破的关键所在,既可以有效解决茉莉规模化、工厂化生产上的种苗问题,又可以使茉莉这一传统名花以新型、高档的水培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茉莉栽培方法单一尤其是繁殖倍数较低这一现状,提供一套利用新型无土栽培技术促使插条快速生根,获得水生根系发达的茉莉植株的方法,形成一套茉莉插条水培快速生根的技术,以达到为扩大茉莉生产规模和工厂化水平提供种苗及提升茉莉植株观赏价值的目的。
技术方案 本发明利用激素处理结合水培促使插条快速生根获得茉莉植株的方法,包括:
1)茉莉水培插条的获得
选择木樨科素馨属茉莉[Jasminum sambac Aiton]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取中、下段为插穗。每段插穗长8~10cm,保留2个完整节间和上部4片叶子。
2)插条水培前的消毒和激素处理
修剪好的茉莉插条浸没在800倍多菌灵溶液中杀菌10min,取出并沥干水分后置入200mg·L-1的萘乙酸(α-NAA)溶液中浸泡处理1h。萘乙酸处理时保持枝条正立,液面为枝条高度的1/3左右。
3)用于茉莉插条水培生根的方法
盛水的容器为市售塑料周转箱(体积45.2L,长67cm×宽45cm×高15cm),固定插条的装置为厚度2cm的泡沫板,其长度和宽度都小于周转箱内径5cm,并用打孔器事先在泡沫板上打出直径1cm的小孔(小孔间距5cm×5cm,横竖均为直线排列)。使用前用800倍多菌灵溶液对泡沫板和周转箱进行清洗消毒。水培生根方法如下:
①处理好的插穗正向放入泡沫板的小孔内,每孔放置2根,随即用海绵使其固定在第二节处并保持直立。箱内加水(自来水静置24h后)15L,并每2d换水1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16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低阻纳米防病毒口罩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无纺麻毡花盆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