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1537.5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5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克勤;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C7/00 | 分类号: | D06C7/00;D04H1/435;D04H1/4282;D04H1/728;D01F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李辰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纳米 纤维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前驱体溶液与PS纳米微球混合,获得静电纺丝原液;
b、对步骤a中的静电纺丝原液进行静电纺丝,获得初级的纳米纤维膜;
c、将步骤b中的纳米纤维膜置于炉体中煅烧,去除PS纳米微球,得到多孔纳米纤维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溶液与PS纳米微球混合后,通过离心、超声手段使得所述PS纳米微球均匀分散于所述前驱体溶液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PS纳米微球的大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溶液包括钛酸丁酯、乙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酸丁酯与PS纳米微球的质量比为4∶1~1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在静电纺丝的过程中,溶液输送的速度为0.5ml/min,两电极间的距离为10cm,施加的电压为10kv。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纳米纤维膜先置于炉体中以240℃~350℃的温度进行煅烧,然后再升温至400℃~550℃的温度进行煅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膜于炉体中以240℃~350℃的温度进行煅烧的时间为1~2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膜于炉体中以400℃~550℃的温度进行煅烧的时间为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15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