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安全卡的移动终端复合信息防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0856.4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8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2 | 分类号: | H04W12/02;H04W12/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郭春远 |
地址: | 2017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安全 移动 终端 复合 信息 防护 方法 | ||
1.基于智能安全卡的移动终端复合信息防护方法,其特征是:移动网络服务器(1)、安装智能加密TF卡(3)的移动终端(2)和TF卡供应商服务器(4)均连入移动通信网络(5),智能加密TF卡(3)具有硬件识别码,移动终端(2)具有由移动通信网络(5)赋予的识别卡号,移动终端(2)本身设定保护密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安全卡的移动终端复合信息防护方法,特征在于,智能加密TF卡(3)设定与移动终端(2)绑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安全卡的移动终端复合信息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启用移动终端(2)尤其是启动应用智能加密TF卡(3)上的智能系统需要同时通过移动终端(2)卡号、密码以及智能加密TF卡(3)的硬件识别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安全卡的移动终端复合信息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由TF卡供应商服务器(4)备份智能加密TF卡(3)以及移动终端(2)中存储的数据,当智能加密TF卡(3)遗失损坏时,凭借用户密码和硬件识别码或识别卡号找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安全卡的移动终端复合信息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硬件识别码在出厂之前直接写入智能加密TF卡(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安全卡的移动终端复合信息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加密TF卡(3)中可集成多种检测传感器:高压和低压传感器,频率传感器、滤波器、脉冲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一旦芯片检测到非法探测,可启动内部的自毁功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安全卡的移动终端复合信息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加密TF卡(3)芯片平台,内置嵌入式安全芯片系统,该系统保护用户数据,防止非法访问和外部攻击,同时,该智能加密TF卡(3)采用32或64位安全处理芯片,可实现防篡改设计,唯一序列号,可防止SEMA/DEMA 、 SPA/DPA、 DFA和时序等攻击;并且用户可以把主要算法预置到芯片内部,同时,内部大容量的数据空间可作为用户扩展数据存储器,存放重要特征数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安全卡的移动终端复合信息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加密TF卡(3)设定与移动终端(2)绑定程序包括:开始;安装智能加密TF卡(3)的移动终端(2)开机,移动终端卡号及TF卡进行初始化操作,移动终端(2)连入移动通信网络;用户开启基于智能加密TF卡(3)智能系统;用户首次使用需输入两次用于开启保护移动终端(2)密码,系统则自动将移动通信网络赋予的识别卡号、用户设定的保护密码、TF卡的硬件识别码提交到TF卡供应商服务器(4);然后用户可以进入TF卡智能系统,用户可以使用智能系统提供的私密通信、文件保护及备份还原,以及回取等功能;程序结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安全卡的移动终端复合信息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加密TF卡(3)设定与移动终端(2)绑定,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2)上和智能系统对智能加密TF卡(3)进行绑定设置,绑定后的移动终端(2)如果移动终端卡号和智能加密TF卡(3)不配,智能系统将会限制用户访问智能加密TF卡上的用户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085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