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式绞车自动换向排缆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0699.7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2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甲;张天弛;王超;张波;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D1/38 | 分类号: | B66D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绞车 自动 换向 排缆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机械式排缆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脐带缆绞车的排缆机构。
背景技术
在各类水下机器人的使用过程中,尤其是ROV(水下机器人)的水下运用,通常要有脐带缆绞车来储存或释放脐带缆,以满足水下机器人能在水下自由运动而不受脐带缆的过长或长度不够产生的运动障碍。脐带缆绞车要储存缆的长度必须满足水下机器人的航程需要,目前水下机器人需要的脐带缆长度由几百至上千米不等,即绞车卷筒要缠绕多层脐缆,所以非常有必要为绞车设置排缆机构使脐带缆有规律地缠绕在卷筒上,防止出现乱缠现象,并提高缆的使用寿命。
目前多数排缆机构都是丝杠带动一个导缆架,丝杠用电机或液压马达传动,采用闭环控制技术,优点是可以根据缆的直径快速调整排缆密度,但是涉及到控制技术,系统较复杂,例如申请号为200610125490.3的专利文件中记载的“绞车柔性自动排缆装置”等。机械式排缆器有双螺纹螺杆式或链式等传动形式,不需要控制系统可自动排缆,但是只能按一个固定密度排缆,并且双螺纹螺杆式容易出现卡住现象,例如申请号为201020119935.9的专利文件中记载的“双向丝杆式排缆器”,专门针对丝杆的润滑做了技术改进。水下机器人的脐带缆有很多时候要人工手动操作来调整释放的长度,通常一种直径的脐带缆配用一个脐带缆绞车,并且在电源或液压系统出现问题时,机械式排缆机构有很大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的机械式绞车自动换向排缆器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动力传递机构、换向锥齿轮组、导缆机构、换向触发机构;在绞车的转动轴上安装第一锥齿轮;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由两根锥齿轮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组成,两根锥齿轮轴固定在绞车架上;所述换向锥齿轮组由安装在丝杠端部内外圈带齿的花键处的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组成;动力传递机构的一根锥齿轮轴的端部与第一锥齿轮啮合,另一根锥齿轮轴的端部位于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之间、与其中的一个锥齿轮啮合;导缆机构包括丝杠,通过螺母套在丝杠上的导缆架;所述换向触发机构包括两根穿过导缆架的拉杆,每根拉杆端部安装弹簧、限位块和齿条,两根齿条中间安装有用于拨动第二锥齿轮或第三锥齿轮的棘轮机构。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所述棘轮机构包括齿轮、位于齿轮内圈的棘轮轴,棘轮轴的一端有拨叉,棘轮轴上绑定复位绳,复位绳另一端连接重物。
2、所述棘轮轴上有圆周方向定位装置,所述圆周方向定位装置由棘轮轴上的凹槽、钢球、压在钢球上的第二弹簧和螺杆构成。
本发明的机械式绞车自动换向排缆机构,以卷筒的转动作为导缆架运动的动力来源,通过合理设计传动比例和换向锥齿轮组,使导缆架能够沿着卷筒轴向做均匀的往复运动,并且卷筒转动一圈,导缆架移动一个或略微大于缆的直径距离。当排缆机构沿丝杠运动到一端部时,触动换向触发机构,换向触发机构作用在换向锥齿轮组上实现自动换向。
本发明主要包括绞车、动力传递机构、换向锥齿轮组、导缆机构、换向触发机构五部分。动力传递机构一端与卷筒转动轴上的齿轮啮合,另一端与换向锥齿轮组中的一个锥齿轮啮合。绞车转动轴转动,带动锥齿轮轴转动,带动丝杠完成一个方向的转动,当锥齿轮轴与换向锥齿轮组中的另一个锥齿轮啮合时,带动丝杠反向的转动。导缆机构沿丝杠和拉杆移动。当导缆架运动到丝杠一端时压缩弹簧,弹簧蓄能,当弹簧蓄到一定能量时,突破弹簧限位块的阻力和重物的重力,拉杆带动齿条,齿条带动棘轮机构转动180°,棘轮轴前端拨叉拨动换向锥齿轮组,完成换向动作,此时复位绳绕棘轮轴卷半圈;换向后导缆架反向运动,弹簧能量释放,重物拉动两根拉杆复位。导缆机构运动到丝杠另一端时,完成同样动作,实现换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通过机械结构,使绞车具有自动排缆的功能;
2、以导缆架的运动作为动力触动换向触发机构,完成导缆架的自动换向功能。
3、机构紧凑,不需要额外的动力和控制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机械式绞车自动换向排缆器机构主视图;
图2是机械式绞车自动换向排缆器机构俯视图;
图3是动力传递及换向锥齿轮组放大图;
图4是换向触发机构放大图;
图5是换向触发机构正视局部放大图;
图6是棘轮轴圆周定位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06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