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加热装置和氧化皮去除装置的连续挤压机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0049.2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7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宽;刘平;陈小红;马凤仓;李伟;何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23/21 | 分类号: | B21C23/21;B21C29/00;B21C4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加热 装置 氧化 去除 连续 挤压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加热装置和氧化皮去除装置的连续挤压机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传统连续挤压方法是将冷态的杆坯料(如上引法无氧铜杆)直接送入连续挤压机,原材料杆坯在固定槽中受到径向挤压和摩擦,在巨大的挤压和摩擦力下原材料产生一定的温升并达到再结晶状态,经由腔体从特质的模具中挤出并一次成型,可迅速生产出各种规格的优质铜排,铜母线,铜棒等。其优点是杆料不需要加热,可以节约能源消耗。对铜合金材料,除了少数铅黄铜、铝黄铜可以在650℃前后挤压之外,大多数铜合金的挤压温度在700-950℃之间,而连续挤压过程中由于变形和摩擦力产生的温升根据测量一般在500℃以下,低于材料的挤压温度。采用冷的杆料,在挤压过程中坯料会产生断裂,同时由于材料的变形抗力高,使得连续挤压模具难以承受高的挤压负荷,造成模具损坏。因此,对于这些变形抗力高和塑性差的材料难以用连续挤压技术进行生产。
专利201049357Y提出采用坯料预先加热的方法,在连续挤压的基础上增加了在线加热装置,将坯料加热后再进入连续挤压机成型,实现了铜合金的连续挤压成型,扩大了连续挤压技术的适用范围。坯料采用了预先加热,为防止材料高温氧化,坯料加热至输入挤压设备前均处于惰性保护气氛中,由此带来了惰性气体的浪费;而且由于加热采用了燃气加热、电阻加热等,占用的空间很大,加热区与连续挤压之间要有相当距离,在连续挤压时温度又会降低,为此,材料预先加热的温度要比理论计算的温度要高很多,从而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并且这种方法显得很复杂,使用的设备也多,在连续挤压之外增加了杆料预处理装置、加热装置、防氧化保护装置以及温度检测装置,各个装置是依照生产线上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占用厂房面积大,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预先加热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加热装置和氧化皮去除装置的连续挤压机,即通过一种在挤压机机架上安装紧凑型的加热套管,以及在挤压前机械去除氧化皮的装置,实现对杆料的预先加热和温度调节,又能保障产品质量,方法简单,设备结构紧凑,同时避免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加热装置和氧化皮去除装置的连续挤压机,包括挤压机、加热装置、氧化去皮装置;
所述的挤压机包括机架、挤压轮,挤压机上设有杆料的入口;
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套管、温度传感器及智能温控仪,所述的加热套管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采用智能温控仪对加热套管进行温度控制;
所述的加热装置的加热套管与挤压机的机架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挤压机的挤压轮之前的机架上;
所述的氧化去皮装置是采用机械式氧化去皮,所述的氧化皮去除装置安装在挤压机的机架上,位于加热套管及挤压机的挤压轮之间。
利用上述的一种带有加热装置和氧化皮去除装置的连续挤压机对铜合金杆料连续挤压成型的方法,步骤如下:
将铜合金杆料通过挤压机的杆料入口将铜合金杆料送入带有加热装置和氧化皮去除装置的连续挤压机内,通过加热装置在线加热至350-500℃后再通过氧化皮去除装置去除氧化皮,然后控制挤压速度为1-3m/min挤压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一种带有加热装置和氧化皮去除装置的连续挤压机,由于加热装置的加热套管与挤压机的机架固定在一起,实现加热套管的定位,便于操作;通过加热套管中安装的温度传感器,采用智能温控仪对加热套管进行温度控制,实现了温度控制的自动化,便于工人实际操作,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本发明的一种带有加热装置和氧化皮去除装置的连续挤压机,由于省去了保护气体防氧化装置,避免了大量保护性气体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且本发明通过一种在挤压机机架上安装紧凑型的加热套管,以及在挤压前机械去除氧化皮的装置,即实现对杆料的预先加热和温度调节,又能保障产品质量,方法简单,设备结构紧凑,能耗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00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