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9175.6 | 申请日: | 201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石明岩;郑海良;刘嘉宇;曾晓红;冼红燕;廖锋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膜 污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废水或污水的生物处理,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行的一种好氧型生物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其工艺是使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动,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生成的生物膜上繁殖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能起到与活性污泥同样的净化污水作用。生物膜法主要类别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等。其中,生物接触氧化法也称淹没式生物滤池;池内设置填料,使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滤料,并以一定速度流经填料。填料上长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相接触,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转化成新的生物膜。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生产量少,可保证出水水质。
在上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法中,被处理的污水与填料中的生物膜接触的越充分,水处理的效果就越好,为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生物滤池及填料的结构作了很多的研究,例如,公开号为CN 280177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组合式生物膜序批污水处理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由接触氧化区、生物区、循环回流泵和滗水泵组成,其中,所述的生物区为一迷宫型流道,该迷宫型流道由在一矩形的滤池内设置若干平行的隔墙形成的矩形空间首尾连接而成;生物区的池底设有环形的曝气管,池内设有填料。污水在上述的迷宫型流道形成弯折的水力流态,具有滤池占地面积小、污水流动路径长的优点。但是,所述的填料通常是随机放入池内的,池底的曝气头曝气的时候,所述的填料因被冲击而漂浮在水中,因此从池底流过的污水不能与填料中的生物膜接触,明显降低了生物膜水处理的出水水质及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的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预处理
城市污水经格栅过滤并在砂水分离器中进行砂水分离后,进入沉淀池进行预沉淀2小时,然后进入预曝气池进行预曝气,使溶解氧浓度为2.0-2.5mg/L;
(2)填料挂膜
将经步骤(1)预处理后的污水通入生物滤池进行如下的驯化:向生物滤池的进水端内投入接种污泥,并用搅拌器以28r/min的转速搅拌保持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持续地将污水从生物滤池的出水端引回至生物滤池的进水端,并进行曝气,使生物滤池内的溶解氧浓度为2.0~2.5mg/L;每个周期结束后,重新更换经步骤(1)预处理的污水和接种污泥,10~14个周期后挂膜结束;
(3)生物处理
挂膜结束后进行下述操作投入正常运行:将步骤(1)预处理后的污水通入生物滤池内,待生物滤池充满后便按下述方法对生物滤池内的污水进行生物处理24小时排出:将污水从生物滤池的出水端引回生物滤池的进水端循环处理,同时进行曝气,使生物滤池内的溶解氧浓度为2.5~3.0mg/L;
其中,所述的生物滤池内设有迷宫型流道,该迷宫型流道由若干平行的隔墙构成,相邻的两块隔墙中,一块与生物滤池的一边连成一体,另一块与该边对面的另一边连成一体;所述的迷宫型流道内横向均匀嵌设有若干块填料,每一块填料的一个端面与滤池底面接触,两侧面分别与迷宫型流道的侧壁接触;所述的填料为设有若干个通孔的矩形块,该填料以陶粒为集料,并按以下的材料配比制得:骨料级配为5-8mm,灰集比为140g/L,矿渣掺量为0.4g/L。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的滤池内共设有8块隔墙,形成由9个平行段连成的迷宫型流道,每一段迷宫型流道嵌设有5块等距分布的填料。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的填料为长方体,其上设有5个通孔,每一通孔均为矩形;所述的5个通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长方体填料的面积最大的矩形面上,并使得位于所述矩形面的每一条对角线上通孔的数量为3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91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虚拟机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植被绿化与生态恢复固沙保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