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及其专用地衣芽胞杆菌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9152.5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1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马翠卿;李理想;张丽杰;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7/18;C12R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健康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丁二醇 方法 及其 专用 地衣 杆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及其专用地衣芽胞杆菌。
背景技术
2,3-丁二醇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燃料及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1,55(1):10-18)。因其热值较高(27,200kJ/kg),同乙醇(29,100kJ/kg)相当,可用作燃料添加剂;可代替1,4-丁二醇,用于聚酯和聚亚安酯的合成;其脱水产物甲乙酮是一种低沸点溶剂,广泛应用于涂料、润滑剂、燃料等行业,同时又可作为有机合成香料、抗氧化剂等的中间体;其脱水产物1,3-丁二烯可用来合成橡胶单体,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同甲乙酮缩合加氢形成辛烷,可用于生产高级航空用油。
目前2,3-丁二醇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化学法主要以石油裂解时产生的丁烯为原料,经过HClO的氧化及NaOH的作用后,在高温高压下水解得到几种不同种类的丁二醇,再通过减压分馏分离获得。相比于化学法,微生物发酵法具有环境友好,工艺简单等特点。自然界中具有2,3-丁二醇生产能力的细菌主要包括,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等(J Biotechnol,1993,27(3):317-329)。目前,国内外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常用菌株多为克雷伯氏菌,但其潜在的致病性,限制了克雷伯氏菌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芽胞杆菌具有生物安全性,现已有多粘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生产2,3-丁二醇的报道(CN201010026807.1,CN101851598A,World J.Microbial.Biotechnol.,8,378-381),但其发酵液浓度较低或发酵周期较长,限制了其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同时,已报道的2,3-丁二醇生产菌株发酵温度均为30~42℃,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营养的损失。
嗜热的芽胞杆菌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发酵温度(42~60℃),大大减少了发酵过程中污染杂菌的机会。同时,以较高的温度进行发酵,可降低发酵液粘度,有利于后续处理步骤的操作,而且可以在培养基不灭菌的条件下进行发酵生产,降低了能耗和2,3-丁二醇的生产成本。
经检索,未见利用嗜热的地衣芽胞杆菌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2,3-丁二醇生产方法中的技术难点及存在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及其专用嗜热地衣芽胞杆菌。
本发明所述嗜热地衣芽胞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5-2-D,其已于2011年11月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保藏号为:CCTCC M 2011371。
上述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5-2-D CCTCC M 2011371菌株形态为棒杆状,长1.5μm~3.0μm,直径0.6μm~0.7μm,菌落颜色为黄色或白色,产芽孢,VP反应成阳性,可利用葡萄糖、蔗糖、果糖产酸,可水解酪蛋白、明胶、吐温80,可利用柠檬酸盐,可在含100g/L 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可在42~60℃条件下生长。
上述地衣芽胞杆菌CCTCC M 2011371菌株的脂肪酸图谱是典型的芽孢杆菌的脂肪酸图谱。
上述地衣芽胞杆菌CCTCC M 2011371菌株的16S rDNA序列(SEQ ID NO.1所示)与其他已知不同种的地衣芽孢杆菌的16S rDNA序列有99%~100%的相似性。
上述地衣芽胞杆菌CCTCC M 2011371菌株可以在高糖(糖150克/升)LB培养基中生长。
本发明所述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是:以42~55℃、培搅拌养18~60小时为发酵条件,以葡萄糖为底物发酵上述地衣芽孢杆菌CCTCC M 2011371,得到2,3-丁二醇。
具体步骤顺是:
(1)斜面培养:将地衣芽孢杆菌CCTCC M 2011371菌种接种于含有1.5~2wt%的琼脂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培养温度为42~55℃,培养时间为8~12小时;
(2)种子培养:将步骤(1)的斜面培养物,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42~55℃,培养方式为旋转式摇床培养,转速为120转/分钟,培养时间8~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91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