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8980.7 | 申请日: | 2011-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5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安;童凯炀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H01L23/4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节约能源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子装置包括台式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服务器,电子装置内具有各式电子元件,而每一个电子元件均具有一可正常运作的温度范围。若电子元件运作,其温度超过可正常运作的温度范围时,电子元件就有可能发生不正常的运作现象,如电子元件在高温运作下所引起的死机或损坏。甚至可能因为电子元件的温度过高而引发火灾。因此,每一种电子装置均搭配有至少一种散热装置,散热装置运转时可以降低电子元件于运作时的温度。藉此提供电子元件可以在正常运作的温度范围内运作,进而防止电子元件产生不正常的运作现象。其中,此散热装置例如为液冷装置。
液冷装置具有一管路、一散热器及一泵。管路分别具有一吸热段及一散热段。吸热段与电子元件热接触,以及散热段与散热器热接触。另外,管路内具有一冷却液,且于泵驱动冷却液流至吸热段时,因电子元件的温度高于管路的吸热段的温度,故电子元件释放的热量会传导至管路的吸热段,而又因为此时冷却液的温度低于管路的温度,故管路的热量又会传导至冷却液。此时冷却液的温度因冷却液吸收热量而上升。接着高温的冷却液又被泵输送至散热段,此时因高温的冷却液的温度高于散热器,故冷却液会不断释放热量,并通过管路传导至散热器以完成冷却液的降温动作。接着降温后的冷却液再被送回泵以完成一冷却循环。
上述冷却液在进行冷却循环时可以维持单相不变化,仅以温度上升时所吸收的热(显热)来带走电子元件所释放的热量。或者,冷却液可以经由相变化(即自液态转变成气态)时所吸收的热(潜热)来带走电子元件所释放的热量。两者的差异在于冷却液通过相变化所吸收的潜热远大于冷却液在维持在单相时所吸收的潜热。
然而,虽然冷却液可以经由相变化而大量地吸收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但是气态的冷却液于管路内所受到的流阻却远高于液态的冷却液与管路间的流阻。因此,当管路存储器在着气态的冷却液时,泵需耗费较大的电力才能在推动冷却液在管路内循环。更甚者,当管路内的气态的冷却液过多进而造成冷却液与管路之间的流阻过大时,现有技术甚至需要使用更加耗费电力的压缩机去推动冷却液在管路内循环。故如何在散热系统的降温效率与耗电率间取得平衡将是设计人员应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系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系统无法同时兼顾高降温效率与低耗电率的问题。
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散热系统,适于设置于一服务器的一机架模块,机架模块包括一电子元件,散热系统包括一第一散热模块及一第二散热模块。第一散热模块包括一第一热交换器、一第一管路及一流体驱动装置。第一热交换器适于位于机架模块内以及与电子元件热接触。第一管路与第一热交换器热接触并具有一第一冷却液。流体驱动装置与第一管路连通,并用以驱动第一冷却液于第一管路内循环。第二散热模块包括一第二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适于位于机架模块内并与第一管路热接触。
其中,第一管路内的第一冷却液与第一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之后,第一管路中的第一冷却液再与第二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
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散热系统将第二热交换器与第一管路热接触以进行热交换,以及将各第二热交换器分别设置于各机架模块内。藉此,在自第一热交换器流出的气态的第一冷却液离开机架模块之前,第二热交换器便可提早与第一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以缩短第一冷却液处于气态的时间。因此,气态的第一冷却液于第一管路移动的距离能够大为缩短,所以这样的第二热交换器的配置能够降低第一冷却液在第一管路内流动时所遭遇的流阻。如此一来,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上述实施例仅需供给较少的电能给流体驱动装置,便能够推动第一冷却液在第一管路内循环。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服务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第二实施例的服务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第三实施例的服务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第四实施例的服务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第五实施例的服务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第六实施例的服务器的平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8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白发的中药药物
- 下一篇:计算机系统及其显示卡及该系统进行图形处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