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从马比林中提取CPT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8489.4 | 申请日: | 2011-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2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阳水;周远程;陈忠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还少堂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7/18 | 分类号: | C12P17/18;C07D49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450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微生物 固态 发酵 技术 林中 提取 cpt 方法 | ||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的从中药材中提取药用原料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生物转化中药马比木中9-甲氧基喜树碱等,结构类似喜树碱的衍生物转化为CPT或HCPT,以提高喜树碱的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喜树碱(CPT)是从中国特种植物珙桐科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的果实、叶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
CAS号:7689-03-4,英文名Camptothecin;
化学名:1H-Pyrano[34:6,7]indolizino[1,2-6]puinoline-3,14(4H,12H-)-dione,4-ethy1-4-hydroxy-(s),
分子式: C20H16N2O4;分子量:348.34;
结构式:
理化性质:浅黄色针状结晶(甲醇-乙腈) ,分解点:264℃∽267℃,[α]25D +31.3.(氯仿-甲醇) 。在紫外光下表现强烈的蓝色荧光,和酸不能生成稳定的盐。
药理作用:抗肿瘤,免疫抑制,抗病毒,抗早孕,改变皮肤表皮的角化过程。
临床应用:用于恶性肿瘤,银屑病,治疣,急慢性白血病以及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等。
喜树碱是从植物中提取的重要抗肿瘤药物之,长期以来是以珙桐科旱莲属植物喜树( CamPtotheca acumlnata Decne )的根皮或果实(种子)为原料进行生产的。由于喜树中的喜树碱含量很少,而喜树资源又比较缺乏,所以多年来喜树碱产量有限,且生产成本高,国内外一直供不应求。国外有文献( Phytochemry , 1972 , 11 )介绍印度产种铁青(即丁皮木科 OLacaceae )马比木属植物 Map , a foetida Mlers (译为臭花马比木)中含有喜树碱,其含量比喜树要高,但在中国尚未发现此种植物。因此,寻找可替代资源及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现有材料中的CPT含量是解决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意大利因迪纳有限公司的发明人 E · 鲍姆巴德利和 L · 威罗塔发明专利”从马比木分离的喜树碱骨架化合物及其作为新药物及治疗剂的合成子的用途”,[申请号 97194492 . X ]说明了马比木分离的喜树碱骨架化合物,该生物碱存在于马比木的各个部分,该发明还涉及使用所述生物碱的药物以及该生物碱作为制备具有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的新合成子的用途;所述物质是用于制备喜树碱和 Foetidinel 和 n 的新类似物的新的合成子,但未叙述CPT的提取工艺。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 891012184,发明人:张宪德,公开了从假柴龙树中提取喜树碱的新方法,该方法是以假柴龙树植物为原料,将其粉碎后用常规方法提取或萃取,再反复精制得到喜树碱.母液经回收处理、分离还获得另一种抗肿瘤药物有效成分甲氧基喜树碱,该发明提出的假柴龙树的全株含喜树碱量比喜树高 2 -10 倍,它是在我国发现的提取喜树碱的重要天然资源,但未说明提取得率,而且所述工艺过程简单,无数据说服力,据我们的研究,马比木植物中CPT的含量只有根皮的含量较高,枝茎叶中含量并不比喜树果高,而9-甲氧基喜树碱是很丰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从马比林中提取CPT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中药村马比木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固态发酵促进马比木中喜树碱类似衍生物9-甲氧基喜树碱和17-乙酰基喜树碱生物转化成喜树碱,以提高原料中喜树碱含量的技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一)发酵:取碎成细粉的马比木原料100质量份置于容器内,加水润湿再加入1-2质量份的黄霉素,并混合拌匀,将混合物堆积盖上容器盖,将温度控制在 23 -30℃ ,发酵培养 72-120 小时后结束培养,发酵好的马比木原料直接加乙醇提取CPT或晒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还少堂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还少堂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84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