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平行线状谐振柱的腔体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6847.8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胜;孙跃;胡英彪;陶荣华;王学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特微波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8 | 分类号: | H01P1/20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东升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平行 线状 谐振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平行线状谐振柱的腔体滤波器。
背景技术:
腔体滤波器作为重要的微波器件在微波领域广泛应用,由于近年微波通信行业的发展, 频率段的增多,特别是梳妆线滤波器的增加,导致开模时由于拔模角度的影响,导致实际 带宽影响的越来越复杂,常规滤波器结构如图2、2A所示,包括腔体1、设于腔体内的两 排谐振柱、设于盖板上的调谐螺栓,调谐螺栓用来调节谐振柱之间的耦合系数,然而在模 具设计中,为了便于拔模,常常将滤波器的谐振柱设计为自上而下逐渐变粗的结构,而且 谐振柱的根部与腔体的底面之间设计为圆角过渡,这样一来,相邻的两个谐振柱下部之间 的距离变短,影响了耦合系数,超出调谐螺栓的调节范围时就无法实现指标,其后果是必 须修模,这意味着将要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周期。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平行线状谐振柱的腔体滤波 器,达到减弱谐振柱之间耦合强度的目的,实现所需要优化的指标。可以解决射频产品由 于拔模角度的影响,导致实际耦合强度变强无法调谐的难题,也利于在新产品设计时合理 利用空间以降低成本。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平行线状谐振柱的腔体滤波器,包括腔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隔断,所 述隔断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内腔及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中设置有一排圆筒形谐振柱, 在所述第二内腔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开口方向相对的“C”字形谐振柱,在两个“C”字形谐 振柱之间设置有多个两瓣式谐振柱。
本发明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第一内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内腔的深度,且所述第一内腔中的圆筒形谐振柱的 外径自上而下呈渐增趋势。
每个所述两瓣式谐振柱由两片组成,其中任一片的截面为弧形,即任一个两瓣式谐振 柱的截面呈小括号形状。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的滤波器,在腔体内设置有一排谐振柱,这一排谐振柱由“C”字形谐振柱及 两瓣式谐振柱组成,这种结构设置可达到减弱谐振柱之间耦合强度的目的,确保在开模时 可充分设置拔模角度,也能使耦合强度在调谐螺栓的调节范围内。采用本发明由于减弱了 耦合强度,因此在设置拔模角度时,即使导致谐振柱根部之间间距减小也无需增大整体产 品体积,更不会导致修模的后果,可减少产品开模及转产周期。本发明具有加工制作简易, 重量轻,成本低廉等特点,而且性能稳定可靠,防震抗冲击,适合恶劣环境使用,能适用 于高功率合成、滤波、频率分割、减弱耦合等多种用途,为微波射频的发展应用问题提供 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附图说明:
图1、1A为本发明的主视图及A-A剖视图;图2、2A为现有滤波器的主视图及B-B 剖视图。
图中标号:1腔体,11第一内腔,111圆筒形谐振柱,12第二内腔,121“C”字形谐 振柱,122两瓣式谐振柱。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1A,本实施例的腔体滤波器,包括腔体1以及设置在腔体1内的 隔断2,由隔断2将腔体1分隔为第一内腔11及第二内腔12,在第一内腔中设置有一排圆 筒形谐振柱111,为便于拔模,该排圆筒形谐振柱的外径自上而下呈渐增趋势,在第二内 腔12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开口方向相对的“C”字形谐振柱121,在两个“C”字形谐振柱之 间设置有4-7个两瓣式谐振柱122,每个两瓣式谐振柱122由两片组成,其中任一片的截面 为弧形,即任一个两瓣式谐振柱的截面呈小括号形状,减小了谐振柱之间的耦合面积、减 弱耦合强度。此种结构设置,在保证拔模角度而导致谐振柱根部之间间距减小的情况下, 也无需增大产品体积,无需因修模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特微波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特微波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68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