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高产种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6422.7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8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郑联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联寿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4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高产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具体为一种玉米高产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玉米种植方法都是等行距种植,这种种植方法植株通透性差,抗倒性能弱,且不利于田间管理和收获;加之耕作技术落后,整地质量差,播种水平低,苗不全、不壮,密度不适宜等,使玉米产量减少5~8%。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玉米种植方法因植株通透性差、抗倒性能弱而导致玉米产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玉米高产种植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玉米高产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整地、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所述播种采用下述方法,两穴为一个种植组,相邻两个种植组之间的组距为90cm或100cm,且每一穴内留两株玉米。
在不改变农民现行播种习惯的同时,本发明采用种两行空一行留双株的种植方法,人为制造了植株边行优势,增加了玉米通风透光度,提高了光合效率,利于追肥和收获,从而提高种植密度33.3%,并且对玉米产量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种植组中,穴距为45cm或50cm。在实际生产中本发明方法简便,栽培技术新颖,种植密度科学合理,玉米增产效果明显。
以下是在山西三年试验的效果,增产率可达30%~40%:
1、2008年在忻府区小檀村玉米所面积为40.5m2的原种场对品种为郑单958的玉米进行试验,播种时间4月28日。试验方法采用对照等行距45cm×45cm种植,密度4000株/亩;试验宽窄行45cm×90cm种植,密度5330株/亩。随机排列,三次重复。下表为试验结果:
2、2009年在忻府区小檀村玉米所面积为40.5m2的原种场对品种为先玉335的玉米进行试验,播种时间4月27日。试验方法采用对照等行距45cm×45cm种植,密度4000株/亩;试验宽窄行45cm×90cm种植,密度5330株/亩。随机排列,三次重复。下表为试验结果:
3、2010年在原平市新野庄面积为2.8亩的原种场对品种为先玉335的玉米进行试验,播种时间4月27日。试验方法采用将试验地一分为二,各占1.4亩。其中一半为对照,与农民现行种植方式一致,即:等行距种植(45cm×45cm),密度4000株/亩。另一半宽窄行种植(45cm×90cm),密度5330株/亩。下表为试验结果:
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玉米种植方法因植株通透性差、抗倒性能弱而导致玉米产量低的问题,适用于所有玉米种植区的玉米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种植方法示意图。
图2是传统玉米种植方法示意图。
图中:“*”代表玉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玉米高产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整地:深耕施底肥;
选种:精选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子;
播种:两穴为一个种植组,相邻两个种植组之间的组距为90cm,且每一穴内留两株玉米;每个种植组中,穴距为45cm;
施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氮素9公斤,磷4公斤,钾5公斤,锌肥1公斤;
田间管理:喷洒除草剂,间苗,追肥;
收获。
实施例2:
一种玉米高产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整地:深耕施底肥;
选种:精选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子;
播种:两穴为一个种植组,相邻两个种植组之间的组距为100cm,且每一穴内留两株玉米;每个种植组中,穴距为50cm;
施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氮素10公斤,磷4.5公斤,钾5.5公斤,锌肥1公斤;
田间管理:喷洒除草剂,间苗,追肥;
收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联寿,未经郑联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64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