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无线网络通信三维场强覆盖仿真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6031.5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田野;尹东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天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软件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无线网络 通信 三维 场强 覆盖 仿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在室内实现无 线网络通信三维场强覆盖仿真系统。
技术背景
场强测试是评价与衡量无线通信系统网络覆盖状况的主要技术 手段,场强的强弱是无线通信网建设和使用中重点关注和研究指标之 一。由于现代都市楼宇建筑居高且密集的特点,移动通信的无线电信 号在其间受到阻挡而衰减,建筑材料和封闭式的外装修也对无线电信 号的屏蔽和衰减特别厉害,很难进行正常的通信。移动台天线高度低, 电波也会受临近建筑物和植被反射或阻挡。室内无线信号覆盖具有反 射、散射、绕射的现象,信号电平在建筑物内传播受到建筑物的布置、 材料结构和建筑物类型的影响,所以在做室分建设前先做场强预测, 也就是设计前仿真。在一些高层建筑物的低层,基站信号通常较弱, 存在部分盲区;而在某些超高建筑物的高层,又没有覆盖。在大多数 的地下建筑,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铁、隧道等场所,通常都 是盲区。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区,基站密度都比较大,平均站距小于 1km,所以通常进入室内的信号通常比较杂乱、不稳定。通信也受到 了很大的影响和限制。
上述情况都为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与施工,使用与推广带来了极 大的困难。我们之前的“无线网络通信场强覆盖仿真系统”采用了设 计前与设计后的场强预测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
但“无线网络通信场强覆盖仿真系统”是二维仿真系统,对于空 间立体的仿真存在局限,获取数据量不足,导致预测精度较低,效果 与实际情况会存在差异问题,而本发明填补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预测精度 高、不需要场强实测数据的立体、直观的实现无线网络通信三维场强 覆盖仿真系统。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无线网络通信三维场强覆盖仿真系统,是在平面仿真基 础上向空间高度做的一个延伸,设置于如下模块:
负责于平面图楼层3D建模模块;
负责于三维数据信息读取模块;
负责于场强计算模块;
负责于场强预测数据的显示分析统计模块。
本发明的各个模块所实现的功能具体如下:
所述平面图楼层3D建模模块是通过分析现有的设计环境或建筑 图纸及无线网络通信工程设计,采用CAD三维长方体建模模型设计, 平面图楼层3D建模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相关的资料并整理数据;
(2)制定计划:计划模型制作与贴图的时间分配、模型的布局等;
(3)模型制作:按照收集到的数据准确建模,在局部进行精简、优化;
(4)映射纹理:按照需要处理纹理,并进行纹理映射;
(5)合成:按照要求把局部模型进行合成,并调整材质;
(6)调整、优化。查看实际渲染效果,针对个别情况进行调整,并进 行优化;
(7)获得模型成果,存储文件。
所述3D建模模块中存储文件结构采用嵌套的块结构。
所述三维数据读取模块采用的读取方式是递归读取。
所述场强预测计算模块是根据区域环境三维建模模块及三维数 据信息读取模块自动匹配目前场强预测模型,自动获取数据,自动进 行场强覆盖的数据计算;
所述场强预测数据的显示分析统计模块与设计,施工,验收人员 的数据使用与对比相关。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如下:
本发明弥补了现有二维仿真系统的不足,实现了空间立体数据的仿 真,获取数据量较多,预测精度高,使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三维建模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维建模结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生成的场强模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平面图楼层3D建模模块;
三维数据信息读取模块;场强计算模块;场强预测数据的显示分析统 计模块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天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天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60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振实台
- 下一篇:一种高效多件多层叠浇浇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