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五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5657.4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1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尚林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尚林山 |
主分类号: | B62M6/50 | 分类号: | B62M6/50;B62K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五通 装置 | ||
技术领域
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三轮车,电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非常环保的交通工具。传统的速度传感器没有对曲柄扭矩进行测量,根本无法判断骑行人踩踏脚踏时曲柄的扭矩,因而容易造成骑行时失去控制,推行时飞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目前一般的力矩感应器是从旋转的链盘上测量扭矩信号,信号采集和传输稳定性差,并且生产成本较高,因而无法真正在市场上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五通模块1和托架3枢接,允许五通模块1在托架3内以枢轴6为圆心轻微旋转,旋转的平面是车架10前三角所在的平面。通过弹性件2,使五通模块1上某一点与托架3 相应位置的位移和曲柄8扭矩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电子位移感应装置则把这种位移转化为电信号。电动自行车控制器可以根据采集的电信号反推出曲柄8扭矩,调节电机输出扭矩。实现电动自行车人力和电力的有机结合,协调工作。
五通模块1,传统的五通是焊接在车架上的,该五通模块1的特点是一个独立分离的模块;上部或下部和托架3枢接,在托架3内以枢轴6为圆心一定角度的旋转;但仍具有原来的承载轴承4和中轴5的功能。
弹性件2,可以是弹簧、弹片或其他弹性材料,使五通模块1和托架3建立一种弹性关系。
托架3,是一个腔体,可将五通模块1半包含或包含于腔体内,通过枢轴6,和五通模块1是一种枢接关系;是一个固定架,可通过螺丝或铆钉固定在车架10底部,也可以焊接在车架10底部。
枢轴6,枢接五通模块1和托架3
电子位移感应装置,在托架3上设一霍尔组件11,在五通模块1的一个与此相近位置上设一个永久磁铁12,通过两者相对位移产生电动势把位移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电子压力感应装置,介于五通模块1和托架3之间,取代弹性件2和电子位移感应装置,可以测量出五通模块1对托架3的压力,并把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力学示意图,相对于整车右视
图2为本发明主体示意图,相对于整车右视
图3为本发明主体示意图,相对于整车右视
1为五通模块,2为弹性件,3为托架,4为轴承,5为中轴,6为枢轴,7为脚踏,8为曲柄,9为轮盘,10为车架,11为霍尔组件,12为永久磁铁。F1表示向下踩踏力,F2表示链条向后的拉力,F3表示中轴向后的压力,F4表示五通模块对托架的压力,F5表示五通模块对托架的压力。L1为曲柄臂长,也为F1的臂长;L2为轮盘半径,也为F2臂长,F3的臂长为r3,F4的臂长为r4, F5的臂长为r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装置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当骑行人踩踏脚踏7时,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F1,相应的扭矩T1=F1×L1,此时链条拉紧,产生一个反作用力F2,相应的扭矩T2=F2×L2。T1=T2。F2把这个力通过链盘传导给中轴5,中轴5产生一个和F2相等的压力F3,中轴5又通过轴承4把压力传导给五通模块1,由于五通模块1和托架3之间是一种枢接关系。如图2,五通模块1在受力后以枢轴6为圆心,沿着F3方向旋转,五通模块1压迫托架3,设定压力为F4。由于F4为F3的传导力,所以F4=F3。此时弹性件2受到F4压迫变形,设定该弹性件2的弹性系数为K,五通模块1相对于托架3在弹性件2位置位移弧长为S4,则F4=K×S4。
设定永久磁铁12相对于霍尔组件11所在的位置位移弧长为S5。设定五通模块1以枢轴6为圆心旋转的角度为θ°。.
S4=θ°2πr4/360,S5=θ°2πr5/360
θ°=S4×360/(2πr4) θ°=S5×360 /(2πr5)
则: S4/r4=S5/r5
则:S4= r4×S5/r5
则: F4=K×S4=K×r4×S5/r5
因为F2=F3=F4,T1=T2=F2×L2
可以得出T1= L2× K× r4×S5/r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尚林山,未经尚林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56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