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箱燃油管用管卡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5206.0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2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雄;周涛;杨敏;余虹波;邓峰;胡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2 | 分类号: | F16L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箱 燃油 管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油系统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油箱燃油管用管卡。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燃油管走向跨度较大,特别是布置在燃油箱上的油管,经常需要布置在垂直于燃油箱的安装方向,为布置规范,避免垂直方向与燃油箱边缘的干涉,通常需要用管卡将油管固定于油箱边缘。目前固定油管所采用的管卡如图1所示:由油管固定槽11和管卡安装孔12组成。其固定槽轴线与管卡安装孔轴线方向垂直,固定槽11为半敞开式,将管子直接卡在管卡的固定槽内,管子卡进管卡的安装力较大;管卡的安装方式为通过安装孔12旋紧于凸焊螺栓而固定。
目前管卡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安装和拆卸用时过长,不能满足现代产业化要求;二是安装时的旋紧操作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汽车特别是轿车有限的空间难以满足布置要求;三是旋紧后管卡的朝向不能确定,需要调整才能满足管子走向要求,操作非常不便;四是需要在油箱上焊接凸焊螺柱,增加了工序及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燃油箱垂直方向的油管固定,解决现有产品的不足,使管卡装配轻便,不易脱落,定位准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箱燃油管用管卡,它由连接部和与连接部固连在一体的卡接部组成,所述连接部包括卡接销、第一弹片、第二弹片、限位面组成,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相对间距设置,两者连接处内侧形成限位面,在第一或第二弹片内侧设有卡接销;所述的卡接部包括卡槽,卡槽与连接部弧面连接。
上述在的卡槽的张口处位于卡接部和连接部上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
上述的卡接部为弹性部件。
上述的卡接部为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
1、一是管夹的固定方式为卡接,通过卡接销22和油箱孔配合,卡接销22的倒刺结构可以使装配轻便且不易拔出,实现管卡的可靠固定;
2、二是依靠正方形的卡接销与正方形的安装孔配合限制管卡的旋转,保证
安装方向,使管卡装配方向性唯一;
3、三是卡接销与油管装配轴线方向垂直,实现在燃油箱边缘的垂直方向固
定油管;
4、四是实现布置和管卡安装方向垂直的燃油管,且不用凸焊螺柱固定管卡,
降低零件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为现有管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发明装配到油箱上下结合面4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油箱上下结合面4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2-4,一种油箱燃油管用管卡,它由连接部和与连接部固连在一体的卡接部组成,所述连接部包括卡接销22、第一弹片21、第二弹片23、限位面24组成,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相对间距设置,两者连接处内侧形成限位面,在第一或第二弹片内侧设有卡接销23;所述的卡接部包括卡槽26,卡槽与连接部弧面连接。在的卡槽的张口处位于卡接部和连接部上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板25和第二导向板27。所述的卡接部为弹性部件。所述的卡接部为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管卡由卡接销22、第一弹片21、第二弹片23、第一导向板25、第二导向板27、卡槽26组成,通过模具一次注塑成型。卡接销22内部为中空结构,具有一定弹性;第一弹片21和第二弹片23中间留有一定的夹紧间隙;第一导向板25、第二导向板27形成对称张口,与卡槽26相连;限位面24位于第一弹片21和第二弹片23组成的卡口最内侧。
将第一弹片21和第二弹片23组成的开口向油箱上下箱体接合面按压,管卡卡接销22与油箱上下箱体接合面对应的长方形孔卡接,卡接销21在压力作用下收缩变形,完全压入后,限位面24与油箱上下箱体结合处边缘配合,卡接销21从空腔回弹出来,恢复原始张开状态,进入长方形孔,第一弹片21和第二弹片23与上下面41贴合夹紧,限位面24与上下面41的垂直面贴合达到锁紧牢靠的目的。
管卡42与油箱上下接合面41对应的方形孔43卡接后,方形的卡接销22与方形孔配合限位,限位面24与上下面41的垂直面贴合,在只有一个卡接销的前提下,避免了管卡的转动,安装到位后无需调整即可达到方向性的一致。
管卡孔两侧第一导向板25和第二导向板27较长,油管卡接时沿导向板顺势推入,提高了装配效率。
本发明为有一个及以上固定孔管卡结构,无需传统的凸焊螺柱和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52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台灯
- 下一篇:一种基于干摩擦阻尼的微小精密无谐振隔振装置